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 分别加水溶解
 B 分离Zn和Cu的固体混合物加适量的Cu(NO32溶液,过滤
 C 鉴别CO和CH4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将镁条点燃,比较燃烧前后固体的质量 
A.AB.BC.CD.D

分析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B、锌能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C、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甲烷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D、镁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解答 解:A、分别加水溶解时,放热的是氢氧化钠,吸热的是硝酸铵,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锌能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加入硝酸铜时锌参加反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分别点燃时都产生蓝色火焰,无法区分一氧化碳和甲烷,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将镁条点燃,比较燃烧前后固体的质量时,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镁质量大于镁条的质量,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时是(  )
A.
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
B.
向盛有少量硫酸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质量的水
C.
向盛有一定质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
向盛有一定质量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是微溶于水中?
【查阅资料】
(Ⅰ)15℃时,101KPa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如下:
溶剂酒精
溶解度10.5
(Ⅱ)15℃时,在酒精中氢氧化钠易溶,碳酸钠微溶.
(Ⅲ)通常情况下,稀溶液的体积约等于溶剂的体积.
【实验设计】在 15℃、101KPa,制取二氧化碳用于实验甲、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甲中同时滴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最终发现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B.实验乙中将氢氧化钠溶液完全滴入锥形瓶中,观察到活塞会自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锥形瓶中,还可能观察到锥形瓶中有白色浑浊现象
C.实验乙结束时,注射器中酒精体积为30ml,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体积至少是45ml
D.有同学提出实验乙的数据还不够准确,酒精的挥发会造成实验乙误差,建议将酒精改为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4.现有一包Na2CO3和Na2SO4固体粉末混合物22.2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H2SO4,产生气体的质量和加入稀H2SO4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求:恰好完全反应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各组括号内除杂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
A.Cu粉中混有铁粉(用磁铁吸引)B.NaNO3溶液中混有NaCl(AgNO3溶液)
C.碳粉中混有CuO(稀硫酸)D.CaO中混有CaCO3(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向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1)当滤液中含有两种溶质时,滤渣中一定含有什么物质?
(2)向滤渣中加入盐酸,若无明显现象,则反应后的滤液中一定含有那些金属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为达到以下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实验序号实验目的试剂或方法
A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B将Na2SO4、H2SO4、Ba(OH)2、HCl四种溶液鉴别开借助酚酞试液
C检验KOH溶液中是否有KCl加入AgNO3溶液
D除去氧化铜中的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添加试剂
B.
过滤
C.
稀释浓硫酸
D.
倾倒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煮沸;
(2)用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里,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无毒的性质;
(3)自行车的链条常要涂油处理,除了起到润滑作用外,还能防止生锈;
(4)在引燃细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灶内氧气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