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 | 分别加水溶解 |
B | 分离Zn和Cu的固体混合物 | 加适量的Cu(NO3)2溶液,过滤 |
C | 鉴别CO和CH4 | 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
D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将镁条点燃,比较燃烧前后固体的质量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B、锌能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C、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甲烷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D、镁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解答 解:A、分别加水溶解时,放热的是氢氧化钠,吸热的是硝酸铵,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锌能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加入硝酸铜时锌参加反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分别点燃时都产生蓝色火焰,无法区分一氧化碳和甲烷,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将镁条点燃,比较燃烧前后固体的质量时,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镁质量大于镁条的质量,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 | |
B. | 向盛有少量硫酸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质量的水 | |
C. | 向盛有一定质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 |
D. | 向盛有一定质量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溶剂 | 水 | 酒精 |
溶解度 | 1 | 0.5 |
A. | 实验甲中同时滴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最终发现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 |
B. | 实验乙中将氢氧化钠溶液完全滴入锥形瓶中,观察到活塞会自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锥形瓶中,还可能观察到锥形瓶中有白色浑浊现象 | |
C. | 实验乙结束时,注射器中酒精体积为30ml,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体积至少是45ml | |
D. | 有同学提出实验乙的数据还不够准确,酒精的挥发会造成实验乙误差,建议将酒精改为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u粉中混有铁粉(用磁铁吸引) | B. | NaNO3溶液中混有NaCl(AgNO3溶液) | ||
C. | 碳粉中混有CuO(稀硫酸) | D. | CaO中混有CaCO3(稀盐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实验序号 | 实验目的 | 试剂或方法 |
A |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 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
B | 将Na2SO4、H2SO4、Ba(OH)2、HCl四种溶液鉴别开 | 借助酚酞试液 |
C | 检验KOH溶液中是否有KCl | 加入AgNO3溶液 |
D | 除去氧化铜中的炭粉 |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