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学习化学后,我们可以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关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1 月 14 日西安市一店面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爆炸. 造成 10 人死亡、36 人受伤的重大伤亡事故
1 月 15 日,上海市中心一座 28 层的公寓楼发生火灾,最终导致 58 人死亡. 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抢不停地强攻火舌才被扑灭; 2010 年 7 月 17 日陕西省韩城小南沟煤矿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 28人死亡.用高泡灭火器进行井下灭火,制止了火势的漫延.
(1)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 C 410,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C4H10+13O2$\frac{\underline{\;点燃\;}}{\;}$8CO2+10H2O.
(2)当发现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D ( 填序号 ).
A.一旦发现,立即关闭阀门B.迅速打开门窗
C.疏散现场人员  D.打电话报警、求救
(3)用高压水龙头不停地强攻的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用高泡灭火器进行井下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4)下列火场自救的做法不恰当的是B ( 填序号 ).
A.用湿毛巾、浸湿的衣服等捂住口鼻      B.迅速打开所有门窗    C.身体贴近地面,靠墙边爬行逃离火场        D.打 119 电话报警、求救.

分析 (1)根据丁烷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2)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或遇电火花等易发生爆炸判断,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结合泡沫灭火器成分进行解答本题.
(4)A、根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B、立即打开门窗,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进行分析判断.
D、边进行自救,边打电话报警、求救.

解答 解:(1)丁烷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4H10+13O2$\frac{\underline{\;点燃\;}}{\;}$8CO2+10H2O.
故答案为:2C4H10+13O2 $\frac{\underline{\;点燃\;}}{\;}$8CO2+10H2O.
(2)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是可燃性气体,泄漏时要避免与明火接触.
A.燃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静电、电火花等易发生爆炸,一旦发现,立即关闭阀门,可以防止燃气继续泄露,故该做法正确.
B.迅速打开门窗,可以稀释燃气、降低温度,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故该做法正确.
C.疏散现场人员,以防止发生爆炸时造成伤亡,故该做法正确.
D.打电话报警、求救,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引起爆炸的危险,故该做法错误.
(3)用高压水龙头不停地强攻的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
根据灭火的原理可知,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主要是利用生成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或氧气,进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4)A、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此做法恰当.
B、一旦发现火情,立即打开所有门窗,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此做法不恰当.
C、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应身体贴近地面,靠墙边爬行逃离火场,此做法恰当.
D、打 119 电话报警、求救,此做法恰当.
故答案为:(1)2C4H10+13O2$\frac{\underline{\;点燃\;}}{\;}$8CO2+10H2O;(2)D;(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4)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但实际指导意义大,燃烧与灭火以及爆炸知识是化学考查的热点,掌握灭火的原理、燃气灶漏气时的处理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若在锥形瓶中装有碳酸钙,则该装置可以制取的气体是CO2;但是某同学在B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最后未收集到该气体,原因是2NaOH+CO2═Na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若用此套装置制取干燥氧气,则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B装置应该装入的物质名称是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科学兴趣小组按以下步骤探究某一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酸碱度.
(1)猜想或假设:①pH值<7;②pH=7;③pH>7.
(2)设计和实验:
要测定该溶液的酸碱度,除了要有正确的操作步骤外,其中不能采用下列物质中的②③(填序号)来进行实验.
①PH试纸  ②紫色石蕊试液③酚酞试液
组内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乙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湿润,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丙同学:将pH试纸直接浸入氯化钠溶液中,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在这三位同学中,操作规范的是甲,其余同学操作上的错误是乙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了,丙把pH试纸浸入溶液了
(3)结论和分析:丙同学得出“凡是盐溶液的pH值都等于7”的结论,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
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请再举一例证明你的判断:中性的例如氯化钠、酸性的例如硫酸铵、碱性的例如碳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主要来源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B.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C.鼓励用煤火力发电D.鼓励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水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①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
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实验结论】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③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低碳经济”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是(  )
A.开发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
B.节约用电,珍惜每一滴水
C.大力发展以煤炭为原料的火力发电,促进经济发展
D.生活、工作中能重复使用的物品重复使用,做到物尽其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A、B、C三个集气瓶中只盛有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气体,分别将集气瓶按照图方式倒扣住蜡烛和白磷.

(1)若A瓶中是二氧化碳,则燃着的蜡烛会立即熄灭.
(2)B瓶中的蜡烛突然十分明亮,则B瓶中的气体是氧气.一段时间后,该蜡烛渐渐熄灭,其原因可能有①③(填序号).
①氧气耗尽      ②温度降低      ③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
(3)C瓶倒扣住白磷时,白磷燃烧冒白烟,则C瓶中的气体是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能鉴别硫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的试剂是(  )
A.石蕊B.氯化钡C.碳酸钠D.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2个钠离子2Na+
(2)-2价的硫元素$\stackrel{-2}{S}$;
(3)3个二氧化碳分子3CO2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H2O;
(5)汽水中含有的不稳定的酸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