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灯的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个部分.把一根火柴梗放在酒精灯的灯焰中,1?2秒钟后取出来.可以看到,处在火焰外层的部分最先________,说明灯焰中________部分温度最高.
碳化外焰 【解析】 根据酒精灯火焰的分层情况和温度高低进行分析解答。 将一根火柴梗横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1-2秒钟后取出,观察到处在外焰的部分最先碳化(变黑),说明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较低,焰心温度最低。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2.4.2元素周期表、物质的分类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A B. B C. C D. D
A 【解析】 试题化合物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微观上表现在有不同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A选项为单质分子;B选项为化合物分子;C选项为单质分子;C为两种单质分子组成的混合物;故答案选择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用微粒的眼光看事实,下列事例解释正确的是( )
A. 气体受压后体积变小——气体分子体积减小
B. 氧气助燃、氢气可燃——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水分子停止运动
D. 食物腐烂——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不改变
C 【解析】 试题A、气体受压后体积变小——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导致体积减小,错误,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氧气助燃、氢气可燃——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正确,C、分子在不停的运动,与物质的状态无关,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但水分子仍然运动,错误,D、食物腐烂——发生了化学变化,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错误,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科粤版化学上册2.3.3离子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B. 钠原子与钠离子都不显电性
C. 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 D.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B 【解析】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A. 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B. 钠原子都不显...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鲁教版化学上册第1章步入化学殿堂第1周周周清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A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B、C中的_____;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如何判断气体已经集满:________.
(3)把红热的木炭伸入集满气的集气瓶中,现象是________;待集气瓶冷却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__.
(4)E是一种多功能装置,可用于集气、洗气等,若将E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进入.
(5)图D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实验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一体,实验更优化
(6)举重运动员在举重前常用一种白色粉末擦手,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MgCO3,请计算MgC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精确到0.1%).
酒精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C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处,木条立即复燃且燃烧旺盛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①②③14.3% 【解析】 根据装置的特点分析选择药品制取氧气;氧气的性质分析收集装置和验满的方法;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生成气体的性质;氧气的密度分析进气口;装置的特点分析优点;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 (1)由于图示可知,图A中仪器a的名称:酒精灯;...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鲁教版化学上册第1章步入化学殿堂第1周周周清测试卷 题型:多选题
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小花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可能是食盐”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对于“可以尝一尝”这一过程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假设 B. 收集证据 C. 实验 D. 得出结论
AC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可能是食盐”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假设。对于“可以尝一尝”这一过程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C.实验。 考点∶考查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鲁教版化学上册第1章步入化学殿堂第1周周周清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表示的是同一概念 B.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 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 【解析】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表示的是同一概念,故A正确;B、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是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故B正确;C、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新物质,因此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大家都来学化学单元测试卷 题型:多选题
某同学在实验时进行如下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为了节约药品,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B. 在无用量说明时,液体取用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的底部
C. 用手指蘸取实验室中所用的食盐,品尝其味道
D.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立即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AC 【解析】 A、实验剩余药品要放回指定的容器中,不可放回原瓶,故A错误;B、从节约考虑,在无用量说明时,液体取用1~2毫升,固体只是盖满试管的底部,故B正确;C、根据实验中的“三不”原则可知,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C错误;D、为防止污染药品,用过的药匙或镊子立即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故D正确。故选A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鲁教版全册《第1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单元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________保持水平.
凹液面最低处. 【解析】 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