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根据如图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用序号填空.
(1)属于同种元素的是①④;
(2)属于阳离子的是③;  
(3)易失去电子的是⑤;
(4)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②,③,④.

分析 根据核内质子数判断元素及元素的类别;根据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目分析属于稳定结构的粒子;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判断属于原子还是离子.

解答 解:(1)在①④中,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DF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
(2)在③中,由于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
(3)在⑤中,最外层电子数是2易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4)由结构示意图可知,在②,③,④中,最外层电子数排满了,属于稳定结构;
故答为:(1)①④;(2)③;(3)⑤;(4)②,③,④.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原子、相对稳定结构及元素种类的判断,属于基础知识考查,较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温度显著下降的是(  )
A.氢氧化钠B.氧化钙C.浓硫酸D.硝酸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B.C.二氧化碳D.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装置将X滴加到Y中,U形管中的液面变得左高右低,则X、Y对应试剂组可能(  )
选项
试剂
ABCD
XH2OH2OH2OH2O2溶液
YNaClNH4NO3NaOHMnO2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从分子的角度解释:
(1)水的分解是化学变化,水的蒸发是物理变化.水的分解是化学变化,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水的蒸发,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2)氧气和液氧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它们分子的构成相同,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实验室常用图1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填字母序号).若改用图2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b进(填“a”或“b”).
(3)小明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拓展延伸】
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BHEC(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由该实验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是某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玻璃钟罩事先放入水槽中,并将水面以上的空气分成五等分,燃烧匙中放有过量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插入玻璃钟罩中并塞紧,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写出瓶中所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氧气+磷$\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
(2)当红磷燃烧完毕,玻璃钟罩冷却到室温后,会看到玻璃钟罩内水面的变化是水上升的量约占玻璃钟罩容积的$\frac{1}{5}$,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使内部压强变小(变大或变小).
(3)红磷为何要过量?用红磷完全消耗玻璃钟罩中空气里的氧气
(4)实验结束后,瓶中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通过该实验还可以得到有关氮气的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写一条).
(5)如果把红磷改为木炭来做这个实验,是否可以?为什么?
(6)另一个同学也用该装置来做该实验,但最终他发现钟罩中水面上升高度不够五分之一,试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有哪些?(写两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C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如果观察到导管口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导管口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体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体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