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
B.PM2.5指数越高,空气质量就越好
C.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大量CO2排入大气
D.臭氧层破坏与空气污染无关

分析 A、二氧化碳、甲烷、氨气等物质属于温室气体,在空气中含量过高时容易导致温室效应;
B、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差;
C、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D、臭氧层被破坏与空气污染有关.

解答 解:A、化石燃料燃烧时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过高时,会导致“温室效应”.故正确.
B、PM2.5 属于可吸入颗粒,可吸入颗粒是空气污染物监测的项目之一,含量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差.故错误.
C、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煤、石油等,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故错误.
D、臭氧层被破坏与空气污染有关,故错误.
故选:A.

点评 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
B.
将二氧化锰粉末放入试管内
C.
 向试管内倾倒少量稀盐酸
D.
存放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兴趣小组欲测定某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配制30g 10%的Na2CO3溶液
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50mL
(从10,50,100中选取)的量筒.最后将碳酸钠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在标签上可以必须注明的是BC(填序号).
A.30g       B.10%        C.Na2CO3溶液
(2)测定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已知:Ba(OH)2+Na2CO3=BaCO3↓+2NaOH.取50g Ba(OH)2溶液,逐滴滴加上述Na2CO3溶液的过程中,测得产生BaCO3沉淀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通过计算确定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危险品库是存储和保管储存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资等危险品的场所.下列图标不属于危险品库房安全警示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是一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有2种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B2一定是催化剂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AC3+B2=A2+3C2+B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甲实验: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着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因此二氧化碳在实验生活中可用于灭火(填写用途).
(2)乙实验:通过该实验可得出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O2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结论.
(3)丙实验:A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说明分子不断地运动(分子性质).
(4)丁实验:某同学按如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符合(填“符合”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①②⑤(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内意外着火,立即加入青菜或盖上锅盖灭火
B.液化气、煤气泄露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
C.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现有四位同学在探究碱的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可溶性碱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他们想进一步探究:不溶性的氢氧化镁是否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为此,他们将适量的氢氧化镁加入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搅拌,然后向浑浊的液体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又消失了.
【提出问题】上述酚酞试液变红、红色又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李:可能是个偶然现象.
小王:可能是浑浊液中的固体氢氧化镁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镁沉降后溶液就变无色.
小胡: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也可能是氢氧化镁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小翠:可能是在热水中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溶液中OH离子较多,使酚酞试液变红;过一会儿温度降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OH离子变少,酚酞试液又变无色.
【讨论交流】
(1)对小李猜想“是个偶然现象”,四位同学都认为可以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排除偶然现象.他们的方法是:做重复实验.
(2)小胡认为小王的猜想不正确,她从碱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原因上给予了否定:固体Mg(OH)2不能在水中电离出OH-,不能使酚酞变红
【实验验证】
(1)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小胡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的目的吗?
实验步骤设计目的
将氢氧化镁加入到热水中搅拌,滴入酚酞试液,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隔绝空气,证明红色消失与O2和CO2无关
(2)小翠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方案证明自己的猜想,请将其方案补充完整.
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
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等质量的Mg(OH)2和等质量的热水,振荡,各滴入数滴无色酚酞,一只保持温度不变,另一只自然冷却保持温度不变的红色不消失,自然冷却的红色消失红色消失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有关.
【反思提高】
将氢氧化镁加入到热水中搅拌,所得溶液的pH>7(填“<”、“>”、“=”);冷却后
pH变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