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
实验过程如下: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过量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后并塞上橡皮塞。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发现烧杯中水被倒吸入集气瓶
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红磷过量目的是 ____________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瓶中剩余气体主要为氮气,在该实验体现出氮气的性质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同学查阅资料发现红磷燃烧生成的白烟是有毒的,会污染环境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认为可以用木炭代替红磷实验较好,你认为可不可行,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
小范也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
【答案】将集气瓶内的氧气全部消耗掉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氮气难溶于水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不可行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的压强几乎不变,水几乎不会进入集气瓶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准确(或避免生成的白烟外漏污染空气)
【解析】
(1)根据红磷的作用和产物分析;
(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
(3)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氮气的性质;
(4)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
(5)根据木炭燃烧后的产物和装置的特点分析。
(1)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实验中红磷取样需稍过量,目的是将集气瓶内的氧气全部消耗掉;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所以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根据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消耗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中空气总容积的1/5,可以说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3)该实验能够证明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反应后的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由于红磷不能继续燃烧所以可以体现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同时进入水后氮气的体积几乎没有减少,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4)如果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都能够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五分之一;
(5)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的压强几乎不变,所以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改进后的装置直接通过聚太阳光而引燃白磷,避免了再次打开瓶塞而保持装置始终密封,减少了操作中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偏差,可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果,同时避免生成的白烟外漏污染空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计算硝酸铵(NO3NH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计算尿素(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3)假设市场销售的硝酸铵和尿素每袋的质量都是50千克,每袋硝酸铵的售价是50元,每袋尿素的售价是80元,某人现在有现金400元准备给庄稼追氮肥,请同学们为他设计一下,买那种化肥最合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加热碳酸氢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2)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3)紫色石蕊试液通二氧化碳会变红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4)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I为实验室常见的仪器:
(1)写出以下仪器的名称: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
(2)把下列实验所用的仪器所对应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①用来加热药品的仪器是 ____, ②可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____ ,
③可用于夹持蒸发皿的仪器是 ____ , ④用于固定实验装置的仪器是 ____ ,
⑤可用于短时间储存气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_,⑥量取7ml水所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 。
(3)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操作是__________,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在A~I中只能找到三种所需的仪器,还缺的一种是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做“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时,小红等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1)实验时要用砂纸擦去铁丝表面的铁锈,这个过程属于________变化。
(2)小明同学实验时,瓶底放了少量水,但集气瓶仍炸裂了,请你帮助他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________。
(3)探究直径为0.38mm的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
(实验内容)取0.38mm的铁丝,分别在体积分数为90%、70%、65%、60%、55%的氧气中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O2的体积分数 | 90% | 70% | 65% | 60% | 55% |
实验现象 | 燃烧剧烈、燃烧时间长,效果好 | 燃烧比90%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 | 燃烧比70%弱,燃烧时间比70%短,实验成功 | 燃烧比65%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 难以燃烧,只是发红 |
(实验结论):就0.38mm铁丝而言,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为60%,且氧气浓度越大,燃烧现象越________。(填“剧烈”或“不剧烈”);
(实验拓展):(4)上述关于铁丝燃烧所需氧气最低浓度的结论是否合理,请说出理由?
________(填 “合理”或 “不合理”),理由:________。
(5)小红对小明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并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含碳量的关系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实验①:取直径0.20mm,含碳0.1%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零星的 火星 | ①写出铁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与其含碳量的关系为________。 |
实验②:取直径0.20mm,含碳0.3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较明显的 火星四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所示仪器回答:
(1)写出A、D、F仪器名称:A为________;D为____________;F为___________。
(2)说出E、G两种仪器的作用:
E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G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用上述仪器编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 ②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____。
(4)使用量筒时,量筒必须________,视线要跟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上图H中量筒内液体的读数是_______mL。
(5)夏欣同学欲用容积为 30 mL的C盛装液体加热时,他最多可盛液体_____________ mL,用试管夹从它的底部往上套入,夹在________________ 处,然后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焰加热。他加热了一会儿,却发现试管炸裂。请你帮他分析一下,造成试管炸裂的可能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时,在
溶液中最多可含有
,则
时
的溶解度为
B. 在水中
最多可溶解
,
的溶解度为
C. 在时,
在
水中溶解了
,则
时
的溶解度为
D. 在时,
在
水中最多可溶解
,则
时
的溶解度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下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业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
(2)步骤①中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个。
(5)右图是化肥硝酸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填字母)。
A.易溶于水 B.熔点高 C.受热易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按要求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1)磷燃烧________;
(2)铁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
(3)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制取氧气_________;
(4)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