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小意和小思两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长颈漏斗  ②锥形瓶
(2)下面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写出实验室通过乙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并写出基本反应类型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原则来指导实验工作.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甲 乙 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甲(填“甲 或乙或 丙”)途径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4)小意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B和D或E(填字母)进行组装.你认为B装置中还缺少棉花.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5)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实验结束后,小思问:“我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为什么不会复燃?”请你帮助小思推测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装置漏气(合理均可).
(6)“氧立得”是家庭供氧气的最新产品,它是利用过氧化钠固体压片和水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的原理制成的,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在过氧化钠固体压片中常添加不和水反应的辅料(如淀粉).
①若实验室用过氧化钠固体压片制取氧气,可采用的发生装置是A
②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产生氧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钠+水→氢氧化钠+氧气.
(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通常在常温下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一种溶液)制取,可采用的发生装置是A; 收集二氧化碳通常用D装置,而不采用C和E装置,试从二氧化碳性质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分析 (1)据常用仪器回答;
(2)据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并据反应特点判断反应类型;
(3)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分析解答;
(4)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加热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并据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
(5)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起催化作用,根据实验现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人瓶中未见木条复燃,可能是装置漏气未收集到氧气或集气瓶破损,氧气不纯、氧气泄漏等原因;
(6)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据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
(7)常温下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A,并据二氧化碳密度和溶解性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可知标号仪器分别是长颈漏斗和锥形瓶;
(2)氯酸钾在加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
(3)根据绿色化学就是原料无污染生成物全部是所需求的物质,从生产到加工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化学,由此可知,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 甲途径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4)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加热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图示没有,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5)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而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是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不会复燃,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氧气不纯、或 气密性不好,装置漏气等;
(6)①用过氧化钠固体压片和水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A;
②过氧化钠固体压片和水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过氧化钠+水→氢氧化钠+氧气;
(7)常温下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锥形瓶;
(2)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
(3)D;E;棉花;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4)催化;装置漏气(合理均可);
(5)①A;②过氧化钠+水→氢氧化钠+氧气;
(7)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绿色化学的概念,氧气制取的实验装置,注意事项,常用仪器,以及反应类型等知识,能较好考查学生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以下生产、生活中的做法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
A.秸杆回收利用,不露天焚烧
B.购物时用布袋、纸袋等代替塑料袋
C.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
D.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将价值不大,随意丢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说法不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B.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C.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D.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程浩同学查阅资料得知:Cu与稀硫酸不反应,但Cu可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R,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涉及了3种类型的化合物
B.R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C.反应前后,H2SO4中硫的化合价全部发生了改变
D.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判断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面是工厂苛化法生产烧碱的示意图,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
A.在实验室操作Ⅰ的名称是溶解
B.经操作Ⅰ得到废渣的主要成份是大理石
C.物质X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表示为1:1
D.若不计损失,理论上106g的纯碱可制得80g烧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生石灰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俗称“石灰”.工业上通过在石灰窑中煅烧石灰石制得“石灰”,其反应原理是: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刚出窑的“石灰”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刚出窑的“石灰”有哪些成分?
【猜想】
Ⅰ.只有氧化钙
Ⅱ.只有碳酸钙
Ⅲ.既有氧化钙也有碳酸钙
【实验探究】
(1)晓明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据此晓明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Ⅱ成立.晓红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Ⅱ成立,其理由是沉淀也可能是未溶解的氢氧化钙.
(2)晓红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晓红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晓琳同学认为晓红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滴加的稀盐酸不足量.
(3)晓琳同学认为还可以利用其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她用水、酚酞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Ⅲ成立,请完成她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及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试管外壁发烫,过滤,取滤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②取滤渣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猜想Ⅲ成立
(4)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溶剂质量不变    B、溶质质量增加   C、溶液浓度不变   D、溶解度增大
【思考】使用“石灰”的建筑工地上常有一个大的石灰池,使用“石灰”时,先将生石灰倒入池内水中,一段时间后,再取用其中的石灰浆使用.长期使用的石灰池内壁会逐渐增厚,其主要原因是Ca(OH)2+CO2=Ca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在研究“铁生锈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兴趣小组对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请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取3段光亮无锈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3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底部,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要保证有足够长的时间来观察现象.

(1)实验①②无明显现象,实验③中铁丝生锈,且试管内空气体积减小.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填名称)发生反应的结果.
(2)该实验创新之处在于:可根据铁丝表面的铁锈和试管内液面上升两种现象来判断铁丝反应进行的情况.
(3)铝比铁活泼,但铝难腐蚀,原因是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铝不再被氧化.
(4)金属资源储量有限且不能再生,为了保护金属资源,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刷漆.(答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蔗糖溶解B.滴水成冰C.花香四溢D.铁器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