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氯化钠B. 甲烷C. 锌D. 金刚石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日本的强震海啸引发核反应堆爆炸,产生核辐射,其中碘—131是放射性碘的同位素,其辐射波主要破坏人的免疫系统,碘—131原子核内共有53个质子和78个中子,其核外电子数为
A. 131B. 78C. 53D. 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 | ||||
实验 | 通入氧气后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复燃 | 紫色石蕊试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 | 燃烧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
实验 | 燃烧需要氧气 | 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 使石蕊变红的是二氧化碳 | CO2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助燃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的有关实验.
(1)甲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下,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①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a .
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
③反应结束后,欲将二氧化锰回收再利用应进行的主要操作是 .
④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2),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填序号).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 , 利用I、Ⅲ装置可以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则装置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烧杯中应放入的试剂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猜想假设】
猜想⑴:该溶液没有变质,为NaOH溶液.
猜想⑵:该溶液全部变质,为溶液.
猜想⑶: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设计方案】请你完善下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 可能出现的现象与结论 | 同学评价 | |
第1组 | 若溶液变红,则猜想⑵不成立 | 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 |
第2组 | 若产生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是:则猜想⑴不成立. | 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还不能确定猜想⑵还是猜想⑶成立. | |
第3组 | 若滤液不变红,则猜想⑵成立;若滤液变红,则猜想⑶成立. | 第1组同学认为: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 |
【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
【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拓展延伸】同学们设计了下列两套装置进行实验:
用胶头滴管吸取某种液体,锥形瓶中充入一种气体或放入一种固体物质,挤压胶头滴管.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明显胀大.
⑴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 .
⑵若乙装置中胶头滴管吸取的是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入的固体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9 年 4 月 18 日,第 18 届“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主会场设在我区南水北调源头公园。清澈的源头之水属于
A. 混合物B. 纯净物C. 化合物D. 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Fe2+、Fe3+化学性质不同——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B. 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D.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中含有同种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