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猜想⑤: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收集证据】
(一)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二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二)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想①至猜想⑤,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你将他们设计的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猜想可行的实验方案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猜想1将一小块果肉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2果肉表面变色
猜想3将一小块果肉放入一瓶装有氧气气体的瓶中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4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5温度高的先变色
【得出结论】果肉中的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温度越高,苹果“生锈”的速度越快.
【反思与评价】
(1)在②~⑤四种猜想中,你认为猜想③(填代号)最不合理,理由是常温下氮气的化学作用很稳定.
(2)在验证猜想①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可能的原因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和果肉中的物质发生了反应.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保持低温、隔绝氧气.

分析 【收集证据】
根据假设中探究的变量分析;
【得出结论】
隔绝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影响苹果“生锈”的因素;
【反思与评价】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水中能够溶解少量的氧气;
根据果汁变质的特点,可以选择防止果汁变质的方法.

解答 解:【收集证据】根据【猜想与假设】中探究的变量可得,
猜想2:将一小抉果肉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果肉表面变色;
猜想4:将一小块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5:将两小块温度不同的果肉分别放入装有氧气的两个集气瓶中,温度高的先变色;
故填:将一小抉果肉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将一小块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将两小块温度不同的果肉分别放入装有氧气的两个集气瓶中.
【得出结论】
由实验现象可知,影响切开的苹果“生锈”的因素是空气中的氧气,并且温度越高,苹果“生锈”的速度越快.
故填:果肉中的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温度越高,苹果“生锈”的速度越快.
【反思与评价】
(1)在 ②~④四种猜想中,猜想 ③最不合理,理由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填:③;常温下氮气的化学作用很稳定.
(2)在验证猜想①时,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可能的原因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和果肉中的物质发生了反应.
故填: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和果肉中的物质发生了反应.
【应用】
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保持低温、隔绝氧气.
故填:保持低温、隔绝氧气.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通过学习化学知识,要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区分硬水与软水常用的试剂名称肥皂水;
(2)证明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氧气常用带火星的木条;
(3)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是水$\stackrel{通电}{→}$氢气+氧气;
(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红磷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
(5)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铜+氧气$\stackrel{加热}{→}$氧化铜,属于化合 (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查阅化学史料时发现:早在300多年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个敞口容器中加热一种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之后.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密闭的玻璃瓶内燃烧金属,发现反应后质量不变,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这两位化学家的实验相似,为何结论不同?该学习小组的同学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探究.请你完成以下相关内容.
(1)交流讨论: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究竟与哪些实验因素有关?
(2)提出假设:若用同种金属、同一容器进行实验,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结论主要取决于容器是否敞口.
(3)设计下列实验验证:(已知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Na2O2固体)
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简答
①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块金属钠,塞紧橡皮塞,称量,用砝码使天平平衡称量前需密封锥形瓶
②取下锥形瓶,放在垫有石棉网的铁圈上加热,观察到金属钠燃烧,冷却后,再称量称量时观察到天平
平衡
③将锥形瓶塞取出一会儿后,盖上瓶塞,再称量称量时观察到天平
不平衡,指针向左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B.蘸少量浓硫酸的小木棍表面变黄
C.将铜丝在空气中灼烧,铜丝表面变黑
D.将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高温.在高温下,镁还能与空气中的N2发生如下反应:3Mg+N2 $\stackrel{高温}{→}$Mg3N2  那么24克Mg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的固体质量为(  )
A.40克B.33.3克
C.大于40克D.小于40克,大于33.3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试剂
B.
稀释浓硫酸
C.
取少量液体
D.
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1℃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60
C.可用结晶法分离a、b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D.t1℃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t2℃到时,它们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善于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将氧化铜粉末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B.打开浓盐酸瓶盖,瓶口冒白雾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塑化剂”是一种工业原料,但不法商人把它添加到饮用品当中,对人的身体造成严重危害.已知“塑化剂”的主要成分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化学式为C24H38O4,有关邻苯二甲二辛酯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是一种含氧化合物
B.它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一个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分子中共有66个原子
D.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