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

(1)a、b的数值分别为50、8.5.
(2)第二次加入ag 14.6%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分析 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第一次和第二次加入稀盐酸后锌有剩余,稀盐酸完全反应,即2ag14.6%的稀盐酸消耗锌粒15g-2g=13g;第三次加入稀盐酸后酸有剩余,剩余的1.5g固体即为铜来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由题意可知,第一次和第二次加入稀盐酸后锌有剩余,稀盐酸完全反应,即2ag14.6%的稀盐酸消耗锌粒15g-2g=13g;故b=15g-$\frac{13g}{2g}$=8.5g;
  Zn+2HCl═ZnCl2+H2↑,
  65   73 
 6.5g ag×14.6%
$\frac{65}{6.5g}=\frac{73}{ag×14.6%}$
a=50
(2)设,第二次加入ag 14.6%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质量为y,
      Zn+2HCl═ZnCl2+H2
      65               136   2 
    15g-2g             x     y
$\frac{65}{15g-2g}=\frac{136}{x}=\frac{2}{y}$
x=27.2g
   y=0.4g
第二次加入ag 14.6%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frac{27.2g}{(15g-2g)+50g×2-0.4g}$100%=24.2%.
答案:
(1)50;8.5;
(2)第二次加入ag 14.6%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2%.

点评 因为铜不与酸反应,因此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就是铜的质量,消耗的即为锌的质量,要注意正确理解题意来分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2015年3月3日,前央视记者柴静自费拍摄的反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在中国各大网站发布,并引发热议.--让我们居安思危,珍惜当下的碧水、蓝天、阳光、空气,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不要等到失去,才如梦初醒.下列各项与形成雾霾无关的是(  )
A.工业粉尘B.露天焚烧秸秆
C.汽车尾气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图为某工厂利用粗盐水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图.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填字母).
A.流程Ⅰ中加入溶液的顺序不能改变
B.流程Ⅰ将粗盐水中的 SO42-、Mg2+、Ca2+转化为沉淀
C.流程Ⅰ后过滤得到三种沉淀
D.流程Ⅲ中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②流程 II 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20℃时,向 100g 水中加入 11.7g NaCl 和 15.8g NH4HCO3,充分反应后,理论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为7.1 g(20℃时,NaHCO3的溶解度为 9.7g,NH4Cl 的溶解度为 37.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如图是某口服液标签的部分内容.
(1)该口服液能为人体提供的一种微量元素是铁(填元素符号),人体缺乏该元素会引发贫血.
(2)硫酸亚铁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7: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泡菜具有独特的风味,适合制作泡菜的食盐水浓度是4%.在配制4%的食盐水时,下列操作导致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
A.称取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
B.转移称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洒在桌上
C.转移配好的氯化钠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D.量取稀释用的水体积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硫酸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都能跟氯化钡溶液反应,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硫酸根离子;
(2)我们可以用稀硫酸试剂来鉴别失去标签的氯化钡、碳酸钠和稀盐酸三种无色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利用金属锑(Sb)较早的国家之一,目前锑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冶炼金属锑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2Sb2O3+3C$\frac{\underline{\;高温\;}}{\;}$4Sb+3CO2↑,此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  )
A.Sb2O3B.CC.SbD.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鉴别失去标签的五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Ba(OH)2溶液(Ba2+有毒)、NaCl溶液和Na2CO3溶液.将其随意编号为A、B、C、D、E后,进行下列实验:
(1)取样后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A和B使酚酞变红色,可确定A和B呈碱性;
(2)取少量A分别与C、D、E的样品混合时,发现C和E中产生气泡、而D中无明显现象,至此,已有3种溶液被鉴别开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我们常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对比实验现象,进而得出实验结论.根据表中内容填空.
实验目的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及结论
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右侧试管内液面上升较高;由此可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
验证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试管AD中均盛放浓氨水,C中酚酞溶液比B中的酚酞溶液变红的快,烧杯中盛放了一种物质,你认为是热水.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验证铁生锈与O2有关一周后,观察到两支铁钉均锈蚀;由此无法验证铁生锈与O2有关.实验改进:为达到实验目的,应对b中实验改进的是在水上方滴一层植物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