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活性炭吸附异味
B.
石油分熘
C.
烹调食物
D.
霓虹灯通电发光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活性炭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石油分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烹调食物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霓虹灯通电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自来水B.洁净的空气C.蒸馏水D.食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①是中和反应,乙是一种红色粉末,“→”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
(1)甲是常见的食品干燥剂,化学式是CaO.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酚酞也是一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酚酞试液遇到酸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溶液变红色.用pH试纸可以测定溶液酸碱性的强弱,pH的数值从0到14,pH<7的溶液显酸性,pH>7的溶液显碱性,pH=7的溶液显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

(1)为什么加热时,要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使氧气得到充分反应.
(2)如果在由两个针筒组成的密闭系统内留有30mL空气,停止加热后冷却至室温,若氧气已经全部耗尽,将气体全部推至一注射器中,注射器内气体体积为24mL,则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为6mL.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是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3)小华同学在实验结束后观察到注射器内剩余28mL气体,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时少量空气排出;
(2)铜丝太少,反应时间不够;
(3)未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加入的铜丝的量不足,没有完全消耗掉氧气;
(4)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科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钢丝球擦洗铝锅B.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纯棉
C.用甲醛浸泡的方法来保鲜海产品D.用水浇灭着火的油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从Na、C、S、H、O、Cl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物质按要求填空(写化学式):
①用作食物调味品的是NaCl;   ②一种碱的化学式为NaOH;
③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H2O; ④排放在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的物质是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碳单质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提示:“→”表示由某物质可 转化为另一物质)
(1)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
(2)若Y是一种酸,名称为碳酸,若Y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化学式为CaCO3
(3)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说出它的一种用途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4)任写一个与图中转化有关的化学方程式2C+O2$\frac{\underline{\;点燃\;}}{\;}$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
(1)食盐水NaCl;
(2)75%的酒精C2H5OH;
(3)稀硫酸H2SO4
(4)锌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Zn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