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砂锅鱼头”汤鲜汁浓,其烹饪方法为:将鱼头下油锅煎黄后,放入砂锅中加适量食盐、葱段、生姜、香菜、矿泉水等,在火上煨煮数小时即成。
(1)鱼头中的蛋白质进入人体后会逐步分解成被人体吸收的_____。
(2)“砂锅鱼头”中几乎不含有的营养素是_____(填字序号)。
A 无机盐 B 油脂 C 糖类 D 水
(3)用洗洁精清洗油腻的砂锅是利用洗洁精的_____作用。
(4)用液化气灶煨制砂锅鱼头时,砂锅外壁出现黑灰,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_____(填 “调大”或“调小”)。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丙烷(C3H8),丙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
【答案】氨基酸 乳化 调大
【解析】
(1)蛋白质为大分子物质,被分解为小分子的氨基酸被人体吸收;
(2)A、无机盐来自于食盐,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鱼头经过油煎含有油脂,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糖类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淀粉,而“砂锅鱼头”中没有富含淀粉物质,所以几乎不含有糖类,选项C符合题意;
D、矿泉水提供水,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洗洁精去除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将油污清洗去除;
(4)出现黑灰说明燃烧不充分,需要增加氧气的供应量,因此调大通风口,使进入的氧气增多,增加了氧气的供应量,使其燃烧充分,减少碳的生成;丙烷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丙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
请阅读信息后回答:
(1)金属镓_____(填物理性质);
(2)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______________;
(3)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4)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般采用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同时得到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碳酸钙和碳酸氢钾的混合物
,滴加
质量分数为
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已知碳酸氢钾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混合物中碳酸钙和碳酸氢钾的质量比一定是1:1
B. 混合物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是
C. 混合物中碳酸钙和碳酸氢钾以任意比混合,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均为
D. 混合物中碳元素总质量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
B.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之比为1:1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
(3)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检验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如果用F. G装置将以上所含的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______________(用端口字母表示)。
(5)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 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 装置④增重2.2g。
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
A 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B 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C 可能只有甲烷
D 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通常情况下,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每个乙的分子中含有14个质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丙能产生温室效应
B.①②④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C.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
D.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图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加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请从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①烧杯中盛放的是_____溶液。
②曲线上坐标为(18,7)的点所表示的意义______。
③曲线上坐标为( 15, 12)的点表示的溶液中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
(2)小明完成上述实验几天后发现,忘记盖上盛放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的瓶塞。请帮助小明完成如下实验方案来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方案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 没有气体产生。 | 没有变质 |
方案二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 | _________________ | 已经变质 |
②写出方案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你认为方案一的实验设计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初中化学知识,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小明根据所学内容,红磷、白磷、木炭、镁条都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但是哪种物质更适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小明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问题)红磷、白磷、木炭、镁条几种物质,哪种更适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
红磷、白磷对比情况
红磷 | 白磷 | |
状态 | 暗红色固体 | 蜡状固体有毒 |
燃烧温度 | 240°C | 40°C |
镁条可以与空气中多种物质反应,如N2、CO2等
(探究过程)如下图所示,按照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几种物质测定空气中O2含量的可行性。
(1)红磷、白磷探究实验小明认为选用红磷进行实验,其原因是 _________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和化学方程式 |
如图所示,将足量红磷放到燃烧匙中,点燃红磷,进行实验 | _________ | 空气中氧气约占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
(2)若将实验药品改为木炭,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水不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____。
(3)若将实验药品改为镁条,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观察到水倒吸入集气瓶大于1/5。根据资料信息,小明知道镁条可以与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进而影响反应结果。镁条与氮气反应可以生成氮化镁(Mg3N2)和碳,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探究结论)几种物质中,红磷是最适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操作要规范,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甚至可能发生事故。如图所示的两种错误操作,都会引起试管破裂。
(1)图甲中,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高于试管底,试管口的冷凝水在___作用下会流到试管底。
(2)图乙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未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就撤去酒精灯,水槽中的水在_____作用下会流入试管。
(3)写出一个符合实验室用该正确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