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根据如图所示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铁架台,②烧杯.
(2)D就进行过滤操作装置中的一部分;
(3)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实验时该装置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随气流进入导气管;
②制氧时,小明同学未能收集到两瓶氧气,其可能的原因有AC(填序号);
A.没有塞紧橡皮塞  B.试管口没有放棉花
C.没有及时更换收集第二瓶  D.加热前已将集气瓶灌满水倒立于水槽中
(4)①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填字母),如果选用图F来收集气体,则气体应从a(填“a”或“b”)端进入.
②小明同学想把制取二氧化碳结束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铁质下水管道、污染水源等(写一条).
(5)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氨气,可选用图中的A(填字母)装置,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并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分析 (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D操作中仪器装置来分析;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以及反应是否需要加热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主要依据气体的密度以及是否能溶于水;高锰酸钾粉末容易导致试管堵塞,所以应该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并据反应原理书写表达式;
根据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和导致氧气损失的原因进行分析;
(4)根据反应原理选择装置,并结合二氧化碳的密度及图示分析解答;
根据废液中的成分分析直接倒入下水道,分析可能造成的危害;
(5)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据气体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解答 解:(1)①是铁架台,②是烧杯;故填:铁架台;烧杯;
(2)观察D操作是过滤的一部分,故填:过滤;
(3)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高锰酸钾粉末容易导致试管堵塞,所以应该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表达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故填:A;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防止高锰酸钾随气流进入导气管;
②A、没有塞紧橡皮塞,使氧气部分扩散到空中,收集的氧气减少,故A可选;
B、试管口放有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与生成的氧气无关,故B不可选;
C、没有及时更换集气瓶,使收集的氧气减少,故C可选;
D、加热前已将集气瓶灌满水倒立于水槽中,不会造成生成的氧气减少,故D不可选;
故填:AC;
(4)①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选用“固液常温”装置,B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不能伸入液面以下,会造成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故不可用,要用C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选用图F来收集气体,则气体应从a端进入,将空气挤压到集气瓶上部从b管排出;故填:C;a;
②废液中常含有盐酸,铁与盐酸可反应,故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腐蚀铁质下水管道、污染水源等;故填:腐蚀铁质下水管道、污染水源等;
(5)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用发生装置A,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并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A;向下排空气法.

点评 明确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选择依据,并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常用仪器、注意事项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4.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为紫红色固体,E,H均为黑色固体,F是一种无色气体,它们之间有如图转化关系(所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部分生成物已省去) 

根据转化关系图回答问题:
(1)写出A的化学式H2
(2)①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CuO+H2$\frac{\underline{\;\;△\;\;}}{\;}$Cu+H2O;
②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CuSO4+2NaOH=Cu(OH)2↓+Na2SO4,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③写出F→E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在该反应中,F具有还原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如图所示(○代表汞原子,●代表氧原子);
(1)从图中可知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联系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物质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3)你还能得到的结论有: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变化或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某兴趣小组按如图1所示流程制取氧气,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按上述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经计算理论上可制得氧气的质量是9.6 g;
(2)固体2的成分是二氧化锰,质量为5g;
(3)①写出图2中仪器a的名称:a酒精灯;②过滤操作完成后,发现液体仍然很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答一条即可)
(4)图乙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
(5)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AC(填标号).
A.提高实验效率  B.保证固体1全部溶解  C.节约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滴管的使用
B.
取用NaCl固体
C.
给液体加热
D.
称量氢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以下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氢气用于充填探空气球B.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C.石墨做电极D.钨丝做灯泡的灯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个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A实验中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将集气瓶炸裂.
(2)B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之一是红磷的量不足.
(3)C实验中该操作将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D实验中待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常温下,稀释KOH溶液
B.
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
C.
足量粉末状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
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B.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铜丝可用作导线D.氢气可用作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