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按图1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③水下的白磷不燃烧
对比现象①和②可以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对比现象②和③可以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避免污染空气.
(2)图2中的两个烧杯中都放入80℃的水,外面大烧杯中的热水除了可以提供温度外,还可以与五氧化二磷反应生成了无毒的正磷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2O5+3H2O$\frac{\underline{\;\;△\;\;}}{\;}$2H3PO4,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3)为了证明燃烧发生的条件,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在实验一中,烘烤一会儿后,滤纸燃烧,而实验二中,观察到滤纸条始终不燃烧,由此推知Na2SiO3的化学性质为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分析 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解答;
【反思与评价】
(1)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2)根据题干信息以及水的热水的作用来分析;
(3)由题目的信息可知:实验一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开始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燃烧;实验二中,观察到滤纸条始终不燃烧,由此推知Na2SiO3的化学性质.

解答 解:燃烧必须达到三个条件:①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助燃物充分地接触,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均与氧气接触,但是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说明了燃烧的条件之一--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与热水中的白磷温度均达到了着火点,但是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这说明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与氧气接触;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燃烧后的产物在试管中不会散发到空气里,所以优点是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故填:避免污染空气;
(2)外面大烧杯中的热水除了可以提供温度外,还可以与五氧化二磷反应生成了无毒的正磷酸;方程式为P2O5+3H2O$\frac{\underline{\;\;△\;\;}}{\;}$2H3PO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填:与五氧化二磷反应生成了无毒的正磷酸;P2O5+3H2O$\frac{\underline{\;\;△\;\;}}{\;}$2H3PO4;化合;
(3)由题目的信息可知:实验一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开始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燃烧;实验二中,观察到滤纸条始终不燃烧,由此推知Na2SiO3的化学性质为: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点评 熟练掌握物质燃烧的条件,即是:①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助燃物充分地接触,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要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物质就可以燃烧;同时对于装置优越性的改进一般要考虑到操作的简便性,气密性良好,反应易操控,环境保护等方面.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如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
(1)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呼吸等)(任写一点);
(2)写出海水吸收CO2的方程式CO2+H2O═H2CO3
(3)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CO2排放,另一是增加CO2消耗和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已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分子相互接触,在一定条件下,破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如图是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NO+CO═N+CO2B.NO+CO2═NO2+COC.NO2+CO2═NO+CO2D.NO2+CO═N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1.有A、B、C、D、E五种气体,它们分别是氧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对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C、E三种气体的化学式分别是:ACO2  CH2 EO2
(2)写出气体D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3)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碳的单质有多种.
(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不同,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木炭具有还原性,如图所示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写出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CuO$\frac{\underline{\;高温\;}}{\;}$Cu+CO2↑;最能说明试管中反应已完成的现象是D(填字母)
A.①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B.②中澄清的石灰水浑浊
C.②中还有气泡冒出                D.②中不再有气泡冒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足量的镁、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镁比铁多B.t2时,镁、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
C.t2时,镁、铁与盐酸都恰好完全反应D.t3时,参加反应铁的质量是5.6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同学在学完《分子和原子》后,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
请回答(1)~(3)题.
(1)在小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时能够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加快氨气从浓氨水中逸出的速率.
(2)滴入2~3滴浓氨水后,在c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试纸由下至上逐渐变红.
(3)改进后的装置除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药品用量少、省时等优点外,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是实验在封闭体系中进行,不污染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2.20℃时实验室用已配制好的23.4%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1.7%的氯化钠溶液.然后向11.7%的氯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AgNO3溶液,至沉淀不再产生刚好滴加了100g硝酸银溶液.试计算:
(1)稀释过程中需要23.4%的氯化钠溶液质量25g.
(2)硝酸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3.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B为黑色固体,且A、D、G为单质,B、C、E、F为氧化物,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物质B的化学式为CuO,物质C的一种用途是灭火等;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