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08?扬州)从新买的衣服上取一段线头,在火上灼烧,闻到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该衣服的面料中含有( )
【答案】分析:A、根据羊毛含有的成分是蛋白质和其燃烧时的气味判断.
B、根据麻含有的成分是纤维素和其燃烧时的气味判断.
C、根据棉含有的成分是纤维素和其燃烧时的气味判断.
D、根据化学纤维的成分和其燃烧时的气味判断.
解答:解:A、根据羊毛含有的成分是蛋白质,其燃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判断.
B、根据麻含有的成分是纤维素,与纸中的成分相似,其燃烧时有烧纸的气味判断.
C、根据棉含有的成分是纤维素,与纸中的成分相似,其燃烧时有烧纸的气味判断.
D、根据化学纤维是石油产品,燃烧时有刺激性气味.
故选A.
点评:物质的鉴别、检验是化学实验探究的考查热点之一,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物质的特性,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熟记常见物质的鉴别或检验方法,并能灵活迁移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8?扬州)化学小组对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以下活动并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天然水中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和碱).有关物质的溶解性见表
部分钙、镁化合物溶解性表(20℃)
阴离子阳离子OH-CO32-HCO3-
Ca2+微溶不溶可溶
Mg2+不溶微溶可溶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中一定含有
CaCO3
CaCO3
Mg(OH)2
Mg(OH)2
,可能含有Ca(OH)2和MgCO3(填化学式).
[设计方案]实验1:确定水垢中是否含Ca(OH)2和CaCO3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在少量研碎的水垢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过滤,在滤液里加入
Na2CO3溶液.
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一定含有CaCO3
一定不含Ca(OH)2
一定含有CaCO3
一定不含Ca(OH)2
实验2:确定水垢中是否含MgCO3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2探究.其主要实验步骤发下:

称量D、E装置总质量为600.00g,按上图组装后,将2.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溶液,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止水夹K,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称量装置D、E的总质量为601.25g(碱石灰主要成分为CaO和NaOH,不考虑装置内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讨论](1)加入样品前还应
检查装置气密性
检查装置气密性
,装置B中盛放稀盐酸的仪器名称为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装置C的作用是
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K,缓缓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使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被D、E完全吸收
使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被D、E完全吸收
,装置A的作用是
除去空气中二氧化碳
除去空气中二氧化碳
,A、B装置之间设置干燥装置(填:“要”、“不要”),
不要
不要
理由是
因为二氧化碳进入D装置前有气体干燥装置C
因为二氧化碳进入D装置前有气体干燥装置C

(2)装置B中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只要求写一种),装置D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3)装置B中生成CO2的质量为
1.25g
1.25g
g.通过计算说明水垢中
A
A
含MgCO3(填字母).
A. 一定B. 一定不C. 可能D. 无法确定
计算过程(已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  CaCO3:100    MgCO3:84):
实验3:确定水垢中是否含有Mg(OH)2另取质量为2.50g的水垢,加入3.65%的稀盐酸与之反应,测得消耗稀盐酸w g..结合以上实验结论,判断w的值满足
w>59.5g
w>59.5g
条件时,水垢中一定含有Mg(OH)2(请通过计算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8?扬州)无焰食品加热器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它的成分是镁粉、铁粉、氯化钠.使用时加入水,镁和水反应产生热量.下面是在18℃、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中对该产品的实验研究,请结合以下方案回答有关问题(不考虑氯化钠对水沸点的影响).
实验1:Ⅰ、将一定质量的镁条、铁粉和氯化钠加入盛有100mL水的隔热容器中,连续搅拌,每50s记录一次温度,得图1中曲线a;
Ⅱ、将相同质量的镁条剪成100份代替Ⅰ中镁条重复以上实验,得图1中曲线b;
Ⅲ、用相同质量的镁粉代替Ⅰ中镁条重复以上实验,得图1中曲线c.

(1)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变化是由
化学
化学
能转化为
能.
(2)观察图1,从中可以发现影响镁和水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镁的反应表面积
镁的反应表面积

实验2:将2.4g镁粉和质量为28g的铁粉混合,加入盛有100mL水的隔热容器中,不断搅拌.氯化钠用量不同时,温度变化
随氯化钠的量的增加而增大
随氯化钠的量的增加而增大
情况如图2所示.

(3)实验2中,当NaCl质量大于7.31g时,实验不再做的原因是
C
C

A.加入更多的NaCl不再增加反应速率
B.加入更多的NaCl会降低反应速率
C.已达到水的沸点,温度不会再有变化
D.需加入更多的铁粉来提高水的温度
(4)如果在实验2中加入质量为3.65gNaCl,混合物的温度最高大约是
58~63℃之间
58~63℃之间

(5)某同学设计了下面四种无焰食品加热器物料配方,请根据本次实验研究的结论,判断其中最合理的是
A
A

A.2.4g镁粉、7.30g NaCl和28g铁粉    B.2.4g镁条、7.30g NaCl和28g 铁粉
C.2.4g镁粉、8.76g NaCl和28g铁粉    D.2.4g镁条、8.76g NaCl和28g铁粉
其理由是
镁粉比镁条能更快产生热量,配方A中已达到水的沸点,配方C中多余的NaCl造成原料浪费
镁粉比镁条能更快产生热量,配方A中已达到水的沸点,配方C中多余的NaCl造成原料浪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扬州)国务院规定从今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请你从化学角度 谈谈“限塑”的原因
废弃塑料袋回收利用困难,塑料难降解,会造成“白色污染”;塑料是由石油炼制的产品制成的,石
废弃塑料袋回收利用困难,塑料难降解,会造成“白色污染”;塑料是由石油炼制的产品制成的,石
油资源是有限的
油资源是有限的
.你认为最好选用
布袋
布袋
作购物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扬州)我国的瓷器举世闻名,普通陶瓷中含有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
Al
Al
,该元素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l2O3
Al2O3
(并请标出其中铝元素化合价).普通玻璃中含有钠元素,含该元素碱的化学式为
NaOH
NaOH
,常温下其溶液pH
7(填“>”、“<”、“=”),若向其溶液中加水,则所得溶液pH
降低
降低
(填“升高”、“降低”、“不变”);陶瓷和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它们都属于
B
B
材料(填字母).
A、金属      B、无机非金属      C、合成      D、复合
材料的性质决定用途,从用途上也可找到其所具有的性质.实验室中的许多仪器都是用玻璃或陶瓷制成的.如试管选用普通玻璃,而蒸发皿选用普通陶瓷,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玻璃做的试管透明,实验时能够清楚的观察试管内的现象
玻璃做的试管透明,实验时能够清楚的观察试管内的现象
陶瓷做的蒸发皿耐高温
陶瓷做的蒸发皿耐高温
实验需要
实验需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年专题突破训练:实验与探究(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8?扬州)无焰食品加热器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它的成分是镁粉、铁粉、氯化钠.使用时加入水,镁和水反应产生热量.下面是在18℃、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中对该产品的实验研究,请结合以下方案回答有关问题(不考虑氯化钠对水沸点的影响).
实验1:Ⅰ、将一定质量的镁条、铁粉和氯化钠加入盛有100mL水的隔热容器中,连续搅拌,每50s记录一次温度,得图1中曲线a;
Ⅱ、将相同质量的镁条剪成100份代替Ⅰ中镁条重复以上实验,得图1中曲线b;
Ⅲ、用相同质量的镁粉代替Ⅰ中镁条重复以上实验,得图1中曲线c.
(1)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变化是由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2)观察图1,从中可以发现影响镁和水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
实验2:将2.4g镁粉和质量为28g的铁粉混合,加入盛有100mL水的隔热容器中,不断搅拌.氯化钠用量不同时,温度变化______情况如图2所示.

(3)实验2中,当NaCl质量大于7.31g时,实验不再做的原因是______.
A.加入更多的NaCl不再增加反应速率
B.加入更多的NaCl会降低反应速率
C.已达到水的沸点,温度不会再有变化
D.需加入更多的铁粉来提高水的温度
(4)如果在实验2中加入质量为3.65gNaCl,混合物的温度最高大约是______.
(5)某同学设计了下面四种无焰食品加热器物料配方,请根据本次实验研究的结论,判断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
A.2.4g镁粉、7.30g NaCl和28g铁粉    B.2.4g镁条、7.30g NaCl和28g 铁粉
C.2.4g镁粉、8.76g NaCl和28g铁粉    D.2.4g镁条、8.76g NaCl和28g铁粉
其理由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