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研究小组为探究“铁钉在不同溶液中腐蚀的速率”,在相同条件下取同浓度的下列不同溶液用如图装置完成实验,并用手持数据采集器进行测定。回答下列问题:
(1)铁锈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在NH4Cl、(NH4)2SO4、和NH4NO3溶液中,铁钉锈蚀过程中上述溶液的酸性均变____________(填“强”或“弱”)
(3)上述实验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
(4) 该小组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又进行了探究,在相同条件下其测定的实验数据如下图:
①上述实验中,氧气浓度下降先陡后缓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甲、乙图像,可看出:铁钉在酸性溶液中比在中性溶液中生锈________(填“快”或“慢”, 下同);在开始时PH相同的情况下,甲、乙组中均为含氯离子的溶液生锈________ 。
【答案】 Fe2O3 弱 不合理; 实验前溶液的PH没有保持相同 氧气浓度下降使腐蚀速率变慢。 快 快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铁锈蚀的原理,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
(2)在NH4Cl、(NH4)2SO4、和NH4NO3溶液中,铁钉锈蚀过程中上述溶液的pH都在增大,酸性均变弱;
(3)上述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实验前溶液的pH没有保持相同;
(4)①上述实验中,氧气浓度下降先陡后缓的原因为氧气浓度下降使腐蚀速率变慢;
②根据甲、乙图像可知:铁钉在酸性溶液中比在中性溶液中生锈快;在开始时pH相同的情况下,甲、乙组中均为含氯离子的溶液生锈快。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酸和碱是初中阶段两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
(1)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考试时,需要用1%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有关操作如图1所示:
以上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用字母代号表示);C操作中有明显的错误,正确的操作应该是______;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时,需要选用的合适的仪器是_____。
(3)用pH试纸测定所配制的溶液的酸碱度,写出具体的操作方法。
(实验拓展)如图2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滴加顺序有两种,a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b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的滴加顺序是_______(填“a“或“b“)。某同学在滴加过程中,意外发现了有气泡产生,请解释原因_____(写一个即可)。
(实验反思)某已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100g,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中性溶液。则蒸干该中性溶液可得到固体的质量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 A—M 是我们初中常见的化合物,是由 H、C、N、O、S、Cl、Ca 元素组 成的;M 为常见的有机物,A、C、G 为氧化物,且 G 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 5:2,其中 E 为人体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 在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略去。
(1)物质 E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M 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2)G→F 为_________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B→E 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
(4)E 和 D 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绿矾(FeSO47H2O)用途广泛,可用作净水剂,医学上可用作补血剂,还可用于制颜料。
(1)绿矾是一种絮凝剂,利用其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____________,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2)缺铁会引起贫血,铁是一种人体必需的__________(填“常量元素”或“微量元素”)。
(3)《本草纲目》中记载,绿矾“煅过变赤,则为绛矾”。绛矾是古代壁画、彩塑中使用的一种红色颜料。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绿矾高温分解的产物很感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绿矾高温分解的产物是一种固态金属氧化物和几种气态非金属氧化物。
②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如果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同时就有元素化合价降低。
③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④硫有两种常见的氧化物,部分性质如下表:
硫的氧化物 | 熔点 | 沸点 | 水溶性 | 能否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SO2 | -75.5℃ | -10℃ | 易溶于水 | 能 |
SO3 | 16.8℃ | 44.8℃ | 易溶于水 | 不能 |
(提出问题)
《本草纲目》中记载绿矾“煅过变赤”,经实验验证绿矾高温分解确实产生红色固体,说明绿矾高温分解产生的一种固态金属氧化物是____________,那么产生的几种气态非金属氧化物是什么呢?
(进行猜想)猜想1:H2O 和____________;
猜想2:H2O 和SO3 ;
猜想3:H2O、SO2和SO3 。
甲同学认为无需通过进一步实验即可判定猜想2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乙同学用以下装置检验绿矾高温分解产生的气态非金属氧化物:
需将绿矾高温分解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分析现象)进行上述实验,观察到A中试管内溶液________,B中U形管内固体________,D中U形管内出现无色晶体,说明猜想3正确。
(得出结论)绿矾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生产硫酸最古老的方法是使绿矾高温分解,将生成的SO3和H2O同时冷凝并发生反应SO3+H2O=H2SO4 ,所以古代称硫酸为“绿矾油”。假定SO3和H2O全部冷凝并充分反应,SO2全部逸出,则通过这个方法得到的硫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 FeTiO3,同时含有少量的 Fe2O3、FeO等)为原料制 TiO2,再由 TiO2制金属 Ti 的工艺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①钛、镁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反应。
②TiO2与氯气、焦炭在高温下按氯气和碳的质量比71:12参加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生成硫酸铁的反应属于是置换反应
B. 操作2的名称是过滤;水解属于化学变化
C. 用金属镁和 TiCl4反应的方法制备Ti,氩气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D. TiO2与氯气、焦炭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O2+2Cl2+2C TiCl4+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在通常情况下,F、G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Q是铁锈的主要成份,R是黑色固体(部分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E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防腐剂,则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⑤在工业生产中的用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红发现装有膨化食品的包装袋内都充有一定量的气体(如图所示),她和同学对所充气体的作用及成分产生了好奇,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包装内填充气体的目的是什么?
(交流讨论)结合膨化食品的实际生产、销售过程,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同学们一致认为在膨化食品包装袋内填充气体的目的是:(1)防止运输过程中膨化食品被压碎;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同学的这一分析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老师还告诉他们,包装袋内填充的是一种初中化学常见气体。
探究二:包装袋内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包装袋内的气体为:猜想1:氧气;猜想2:氮气;猜想3:二氧化碳;猜想4:二氧化硫;猜想5:空气。
通过分析,大家认为猜想1是错误的,理由是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食品易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猜想4也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①镁能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物氧化镁常温下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②镁还能在氮气中燃烧,反应生成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氨气和一种难溶性碱。
镁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实验一:抽取包装袋内气体一瓶,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不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小明据此推断只有猜想2成立。小红不同意此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此现象只能说明猜想不成立。
实验二:另抽取包装袋内气体一瓶,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到木条立即熄灭,小组同学据此判断猜想__________不成立,猜想2成立。
为进一步确认猜想2成立,小组同学进行了实验三: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另取一瓶气体,向其中伸入燃着的镁条,观察现象 ②取少量反应后固体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中,并滴入__________,振荡观察现象 |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得到红色溶液 | 猜想2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 B | C | D | |
实 验 装 置 | ||||
解释 |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测出减少的O2体积 |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 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乙硫醇(化学式为C2H6S)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下列有关乙硫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
B. 乙硫醇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 6:1
C. 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
D. 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乙硫醇,目的是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