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氨气易溶于水,易于浓硫酸反应,不予碱石灰(干燥剂)反应.氨气还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同时生成氮气和水.某化学小组为验证氨气的组成,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该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65.60g、132.47g,实验中所用试剂均足量.

实验步骤:
I.打开K1,关闭K2,通人氨气一段时间后,关闭K1,打开K2.(注:K1接个气球)
Ⅱ.点燃酒精灯加热,待黑色固体部分变为红色后,停止加热.
Ⅲ.继续通氨气至玻璃管冷却.
Ⅳ.记录量气管读数为VmL.
V.称量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65.36g、132.74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制取氨气,则发生装置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2)装置C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frac{\underline{\;\;△\;\;}}{\;}$N2+3Cu+3H2O.
(3)步骤Ⅳ读数时,应注意视线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4)反应生产水的质量为0.27g.
(5)实验过程中通入氨气的作用各不相同.步骤Ⅰ是排净装置内的空气;步骤Ⅱ是还原氧化铜;步骤Ⅲ是将生成的氮气排入量气管中.

分析 (1)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与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制取氨气都是固体和固体混合且需要加热的反应进行解答;
(2)氨气还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铜;
(3)根据量气管读数时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进行解答;
(4)根据碱石灰具有吸水性,所以反应前后D装置增加的质量就是生成水的质量进行解答;
(5)根据氨气的作用进行解答;

解答 解:(1)高锰酸钾制氧气与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制取氨气都是固体和固体混合且需要加热的反应,所以发生装置相同;故填:相同;
(2)氨气还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铜:2NH3+3CuO$\frac{\underline{\;\;△\;\;}}{\;}$ N2+3Cu+3H2O;故填:2NH3+3CuO$\frac{\underline{\;\;△\;\;}}{\;}$ N2+3Cu+3H2O
(3)量气管读数时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故填: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4)碱石灰具有吸水性,所以反应前后D装置增加的质量就是生成水的质量,水的质量=132.74g-132.47g=0.27g;故填:0.27g;
(5)实验过程中通入氨气的作用各不相同.步骤Ⅰ是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步骤Ⅱ是还原氧化铜;步骤Ⅲ是将生成的氮气排入量气管中;故填:排净装置内的空气;将生成的氮气排入量气管中.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氨气的制备、净化、干燥以及有关知识,一定要认真、细致的分析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2017届九年级第二轮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向100g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渐加入15g锌粒,产生气体质量与锌粒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关系图分析计算:

(1)稀硫酸反应完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制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科学家设想利用NaOH溶液“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过程如下面流程图(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1)在捕捉室里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2)整个过程循环使用除了NaOH溶液,还有循环的物质的名称:氧化钙,在该过程中生成的CaCO3沉淀和NaOH溶液,通过反应、分离,使用的操作①方法:过滤.
(3)在确定步骤②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设计的实验步骤为: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若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冒出,则分解不完全.
(4)CO2是宝贵的碳氧资源,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酸(HCOOH),此反应中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1:1,若要检验1%甲酸水溶液是否显酸性,能选用的有BC(填字母序号).
a.无色酚酞溶液     b.紫色石蕊溶液     c.pH试纸
(5)请列举CO2的另一种用途人工降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尿素CO(NH22又称碳酰胺,是人类最早用人工合成方法获得的有机物.下列关于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尿素分子中含有2个氢分子
B.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0g
C.尿素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4:1:2
D.每个尿素分子由1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两个氮原子、四个氢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金属材料和水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1)从如图1是水的组成测定的实验,此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2)水是很好的溶剂.下表是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010203040506070
溶解度/g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138
KCl27.631.034.037.040.042.645.548.3
①4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45g KNO3和KCl固体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2所示,则乙烧杯中的溶质是KNO3
②采用任意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并将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D(填字母).
A.溶剂质量可能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C.溶液质量一定增大                 D.可采用升温或加水的方法
(3)从图3可知金属具有导热性的是A.

(4)铁制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其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为防止钢铁制品的锈蚀,厨房中的铁锅和菜刀通常需做的防护是擦干或涂油(要求一种方法即可).
(5)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某同学将带锈铁钉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并有气泡产生,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Fe+2HCl=FeCl2+H2↑.
(6)小明向含有FeSO4和CuSO4两种溶质的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镁粉,待充分反应后,滤液呈浅绿色.根据此现象作出了下列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A、D(填写序号).
A.滤纸上一定有Cu,可能有Fe,一定没有Mg
B.滤纸上一定有Fe,可能有Mg、Cu
C.滤液中一定有FeSO4,可能有MgSO4、CuSO4
D.滤液中一定有MgSO4、FeSO4,一定没有Cu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实验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所示:
(1)夹紧弹簧夹,在空气中点燃红磷,并迅速插入瓶内,塞紧橡皮塞,此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燃烧匙中需要放入过量的红磷的原因是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为空气体积的$\frac{1}{5}$的结论外,还可推论出氮气难(填难或易)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不活泼(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3)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frac{1}{5}$,则造成这种误差的可能原因有哪些(至少答出三条)?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4)已知镁+氧气 $\stackrel{点燃}{→}$ 氧化镁   镁+氮气$\stackrel{点燃}{→}$ 氮化镁(固体),则根据上述反应,能否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不能,理由是镁能和空气中的氮气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你认为下列的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
A.把Mg、Zn、Cu、Ag分别插入同体积、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比较四种金属的活泼性
B.加热水的方法测定水的组成
C.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Na2CO3和BaCO3
D.按方案:NaOH$\stackrel{+稀盐酸}{→}$NaCl$\stackrel{+KNO_{3}}{→}$NaNO3,制取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将下列操作与操作中试管位置正确的填写在下面空格中.
A-②,B-③,C-⑤,D-④,E-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