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 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 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
(2)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
(3)该实验还可推论出氮气________(选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__(选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4)该实验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中空气体积五分之一的原因有哪些?_____(写一条即可)
【答案】确保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完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烧杯中的水倒流至集气瓶,且进入水的体积约占瓶中空气的1/5 五分之一 难 不活泼 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等到冷却就打开弹簧夹(答任一即可)
【解析】
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原理是消耗氧气使装置内外产生压强差,水被吸入占据氧气的空间,从而达到测定氧气的目的.
(1)红磷过量,可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只有这样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由于红磷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水沿导管倒流进入集气瓶中,倒流至集气瓶容积的1/5处,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
(3)在该实验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说明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溶于水等;
(4)该实验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中空气体积五分之一的原因可能有:红磷不足、装置漏气等;
故答案为:(1)将集气瓶内的氧气全部消耗掉,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体的1/5,1/5;(3)难,不活泼;(4)红磷不足等.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亚硒酸钠(Na2SeO3)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SeO3中Se的化合价为+3 B.Se是一种金属元素
C.n的值为6 D.Se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江西硅灰石含量较高,有很大的经济开发价值,硅灰石常用作造纸、陶瓷、水泥、橡胶、塑料等的原料或填料,气体过滤材料和隔热材料,冶金工业助熔剂等。硅灰石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钙,常含铁、锰、镁。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锰元素:_____
(2)一个镁原子:_____
(3)两个亚铁离子:_____
(4)标出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比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快,有同学提出疑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试剂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开展探究活动。
提供的试剂: 15%的稀硫酸、30%的稀硫酸、铝粉、铁粉、铝片。
(提出问题)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猜想与假设)
猜想1:物质的性质; 猜想2:反应的温度;
猜想3:反应物的浓度 猜想4: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验证猜想1 | 分别向盛有等体积_____的试管中加入等体积浓度为15%的稀硫酸 | 产生气泡的剧烈程度不同 | 物质的性质影响反应速率 |
验证猜想2 | 分别向盛有等质量铁粉的试管中加入等体积浓度为15%的稀硫酸,并加热其中一支试管 | _____试管中产生气泡剧烈 |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
验证猜想3 | 分别向盛有等质量铁粉的试管中加入_____ | 产生气泡的剧烈程度不同 | 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
验证猜想4 | 如下图所示 | 如下图所示 | _____,反应速率越快 |
(反思评价)验证猜想4的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根据验证猜想4的实验(上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②表示铝片与稀硫酸反应
B 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生成的H2质量相等
C 等质量的铝粉比铝片产生H2的质量多
D a点之后气压几乎不变,表示反应完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 8年5月9日我国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它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可通过对大气污染气体、温室气体等物理要素的监测,动态反映我国空气质量状况。
(1)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_。
A.臭氧 B.一氧化碳 C.PM2.5 D.PM10
(2)化石燃料是________(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它们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应合理利用与开发。
(3)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
A.二氧化硫 B.氮气 C.二氧化氮 D.一氧化碳
(4)小明同学收集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图所示,则所降雨水________(填“是”或“不是”)酸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们的衣食住行用都离不开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的原因_____;
(2)“生活中汽油或洗涤剂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其原理不同:汽油_____,洗涤剂_____.
(3)农药“波尔多液”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配制而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配制时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的原因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4)可燃冰是资源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能释放出天然气。请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天然气泄漏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高效复习课堂中,同学们利用“盐酸、硝酸钙、氢氧化钠、碳酸钠”四种物质的溶液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知识回放)通过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若能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一个中和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
(挖掘实质)
①图1是HCl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小丽发现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 Cl-,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图2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H++OH-= H2O,我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____。
(实践运用)
①通过上述探究发现,在溶液中H+和OH-不能大量共存,我还发现在溶液中______和_____(填离子符号)也不能大量共存。
②利用上述四种物质的溶液完成实验后,将所得物质混合并过滤,得到一种无色溶液,经测定,该溶液显酸性,则在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班化学兴趣小组对催化剂的问题做了以下两类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年活动,并填写下列空白:
(1)甲同学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影响”,设计了以下两组对比实验:
I将3.0g氯酸钾和0.5g二氧化锰粉末均匀混合加热;
II将3.0g氯酸钾和Xg氧化铜粉末均匀混合加热;
在相同条件下比较上述两组实验产生氧气的快慢。写出实验I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实验Ⅱ中X的值应为_____________。
(2)乙同学探究“红砖粉末是否也可以作为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提出问题)红砖粉末能不能做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做出猜想)红砖粉末能做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 木条不复燃 | 常温下过氧化氢很难分解 |
②在上述试管中加入0.2g红砖粉末,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木条复燃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待上述试管反应停止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 红砖粉末的_______没有改变 |
(实验讨论)有同学认为:仅凭上述实验还不能证明红砖粉末能做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将实验后剩余固体提纯后称量,如果所得固体的质量_____0.2g(选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则说明红砖粉末可以作为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拓展)查阅资料得知:硫酸铜、猪肝、土豆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物的量
B酶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在工农业生产中起到极大的作用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