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A>B>C;
(2)将含等质量溶剂的A、B、C两种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
(3)若在C晶体中含有少量的A可以采用蒸发结晶提纯.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 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A>B>C;
(2)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降低温度,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所以将含等质量溶剂的A、B、C两种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
(3)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若在C晶体中含有少量的A可以采用蒸发结晶提纯.
故答案为:(1)A>B>C;
(2)B;
(3)蒸发结晶.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用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2H;3个氯离子3Cl-;含有钡元素的碱Ba(OH)2;n个氢氧根离子nOH-;+2价的镁元素$\stackrel{+2}{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在如图装置中,观察到A烧杯中的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实验可验证分子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氢气的检验
B.
读出液体的体积
C.
         固体取用
D.
      检验装置气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将含有HCl、CO2、CO、O2的混合气体依次作如下处理:(1)通过饱和的NaHCO3溶液;(2)通过足量的石灰水;(3)通过灼热的铜网;(4)通过灼热的CuO (假定各步参加反应气体均无剩余),最后剩下的气体物质有(  )
A.COB.CO2C.O2D.什么气体都没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现有C、H、S、O、Na、Mg六种元素,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并用化学式填空:
(1)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
(2)一种非金属单质C
(3)一种酸H2CO3或H2SO4              
(4)一种难溶的碱Mg(OH)2
(5)一种可溶的盐Na2CO3   
(6)空气中的一种单质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实验的灵魂”,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影响比较金属活动性因素”的实验,请你帮助回答下列问题:
(1)取四支大试管,分别装入等质量的镁条、锌粒、铁粉、铜片,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并收集产生的气体(如图所示),结果发现铜片不与酸液反应,而其余金属产生氢气的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镁、铁、锌.
(2)下列实验过程中的几步操作,合理的排列顺序是(选填序号)①④③②.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待有连续稳定气泡再排水集气;
③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小试管注满水;④向大试管内装金属后,再加入足量稀硫酸
(3)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钉、铁粉,再分别加入3毫升10%的稀盐酸,发现b中比a中产生气泡多且快,由此得出影响“比较金属活动性因素”实验中反应速率的因素有金属的形状.据此,试说明第(1)题的实验设计不合理之处是金属形状不同.
(4)另取一支c试管加入与b试管中等量的铁粉,再加入3毫升15%的稀硫酸,仔细观察较长时间,铁粉表面有少量细小气泡浮起;然后将这支试管浸入约60℃的热水中,试管内气泡明显增多.试对比第(3)题b中的现象,分析b、c两试管中实验现象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反应物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老师带领五班的同学们探究CO2与碱的反应,请你一同参与.

Ⅰ.同学们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CO2与NaOH、Ca(OH)2都能发生反应.
(1)分别向甲、乙两个瓶中注入少量、等体积的两种溶液,观察实验现象.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说明CO2能与Ca(OH)2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
(2)下列实验现象中,一定能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bc(填序号).
a.U型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       b.U型管中红墨水左高右低       c.U型管中红墨水液面没有发生改变.
Ⅱ.博宇在另外的实验中,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如图2所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有的石灰水未变浑浊;有的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沉淀消失).
【提出问题】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a.石灰水未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
b.石灰水未变浑浊,是因为石灰水的浓度太小,或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太少.
c.石灰水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与石灰水的浓度、通入二氧化碳的时间有关.
【进行实验】如图3,①所用盐酸与分组实验相同;②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非常小.
步骤1:分别取一定体积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与一定体积的蒸馏水混合配制成50mL溶液.
步骤2:分别向50mL溶液中通入一段时间的二氧化碳,记录现象.
 实验序号 V饱和石灰水/mL V蒸馏水/mL                       出现现象所需时间/s
 开始浑浊明显浑浊 沉淀减少 是否澄清 
 ① 50 0 19 56 366 持续通入CO28min以上,沉淀不能完全消失
 ③ 30 20 25 44 128
 ④ 20 30 27 35 67 89s后完全澄清
 ⑤ 10 40               通3min以上,均无明显现象
【解释与结论】
(1)实验中,所用石灰水为饱和溶液的是①(填实验序号).
(2)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氯化氢气体.
(3)通过实验分析,猜想a不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
【反思与评价】
(4)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为避免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你的建议所用石灰水的浓度不能太小,通入二氧化碳的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硫元素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联系密切,在战国时期,我国的炼丹家们就开始了对硫单质及含硫化合物的研究应用.如图是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流程:

(1)上述A、B、C、D四种物质中,硫元素表现的化合价为零的物质是A.
(2)请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2SO2+O2$\frac{\underline{催化剂}}{△}$2SO3
(3)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必要时再到医院治疗.
(4)煤和石油中都含有硫元素,它们燃烧的废气中含有硫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与水及氧气反应会导致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下列各项中,不利于减少酸雨危害的是③.
①减少汽车尾气排放②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③增加燃煤用量④工业废气达标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