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碱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酚酞试液滴人某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又消失了。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
【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作如下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酚酞与O2发生了反应;
乙同学: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
丙同学:可能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设计实验】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将NaOH溶液加热煮沸 | _________ | 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消失 | 甲同学猜想不正确 |
2.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人酚酞,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 | _______ |
(2)乙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于是认定自己的猜想正确。请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_____。
(3)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丙同学的猜想正确。___________(写出操作方案和现象)。
【答案】 去除溶液中的氧气 隔绝空气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可能是盐酸挥发出来的 HCl使之褪色 分别往取有少量浓的NaOH溶液和稀的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浓的溶液中褪色。
【解析】(1)1.将NaOH溶液加热煮沸,可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的氧气,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消失,甲同学猜想不正确;2.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可隔绝氧气;(2)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设计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则正确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考虑二氧化碳中可能混有氯化氢气体,因为若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则氢氧化钠与氯化氢发生反应,则试管中溶液的红色也能褪去;(3)可选择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对比实验,具体方案:分别往取有少量浓的NaOH溶液和稀的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浓的溶液中褪色。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可用带柄V形玻璃管完成以下实验:
(1)如图1所示,往A处注入H2O2溶液,在B处下方加热使硫粉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C处后排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A处和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中用V型管代替集气瓶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所示,A处盛浓氨水,B处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若另取一相同V形玻璃管(含相同的实验用品),在A处稍加热,在更短的时间内可观察到上述现象,请从微观角度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1)下列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填序号)。
(2)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涂厨房中的________来止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方法对化学学习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1)分类归纳是研究化学物质的重要方法.如图1是某同学整理的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图.
①铁丝燃烧生成Fe3O4的过程中____(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②铁制品的锈蚀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③与FeSO4中铁元素化合价相同的铁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
(2)微观粒子模型化是研究化学变化的重要方法.
上图甲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该图说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___.(填字母)
a.原子核 b.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 c.原子的电子层数
(3)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①实验1中同时向烧杯中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品红,发现整杯水变红的时间热水比冷水短.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2中使用铜片是为了对比______________不同.
③实验3是大小形状相同的Mg、Zn、Fe、Cu四种金属同时投入到盐酸中发生的现象,金属周围的黑点表示生成的气体.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铜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b.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Mg
c.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发生生成气体质量:Zn比Fe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水能电解,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B. 夏天轮胎易爆破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隙就大
C. 右图可知,镆的原子序数115表示其核内有115个中子
D. 镆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正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是实践化学常见的物质。A、B都是白色固体,C为黑色粉末,⑴若将A、C混合后加热,A能转化成B,同时产生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C在这个反应中作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47.2017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 减少污染物排放——空气清新
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低碳生活可以减缓________引起的温室效应。
(2)自来水来之不易——节约用水
自来水生产流程: 通常加入__________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氯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清洁高效能源——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不锈钢锅问题已经发生了几个月,炊具材料中锰含量不得超过2%。锰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危害是相当大的,过量会导致锰狂症,进一步可以出现类似于帕金森综合症。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锰的有关信息,其中认识错误的是( )
A. 锰原子的质子数为25 B. 锰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锰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5个电子 D. 锰的原子质量为54.9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甲瓶中充满二氧化碳,乙中液体是水,实验前K关闭。
(1)图1装置甲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
(2)将装置甲中胶头滴管中的浓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打开装置甲中K,观察到乙中的现象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接着将装置甲仪器a中的稀盐酸注入甲中,观察到甲中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观察到乙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3)为了充分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某同学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方案,则装置丁中X试剂含有的溶质为______和______(填化学式),装置丙的作用是______;
(4)实验过程中需配制100 g30%的NaOH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 g。配制时需要用到的仪器 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A.托盘天平 B.胶头滴管 C.漏斗 D.量筒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