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化学小组进行了化石燃料之一的煤的相关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
②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燃烧煤及机动车排放的尾气。
【提出问题】煤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①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 + 2KMnO4 + 2H2O = K2SO4 + 2MnSO4 + 2 X ,其中X的化学式是        
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
根据上述资料,甲、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实验1: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

实验现象: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甲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乙质疑甲同学的方案的合理性,其质疑的理由是    
实验2:乙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现象与结论】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    
【实验反思】(1)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的目的是    
(2)实验中C装置的作用是     

①H2SO4②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硫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B中溶液褪色,C中溶液仍为紫红色,D中溶液变浑浊;⑤增大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除去二氧化硫并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故①H2SO;实验结论: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甲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乙质疑甲同学的方案的合理性,其质疑的理由是因为二氧化硫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现象与结论】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B中溶液褪色,C中溶液仍为紫红色,D中溶液变浑浊;【实验反思】(1)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2)实验中C装置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硫并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
考点:物质中的元素组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11分)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释放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      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         (填名称)。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         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CO2   猜想②:该气体是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Ⅰ.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        (填“成立”或“不成立”);
Ⅱ.装置B中的现象是               ,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                
【拓展延伸】
(1)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      

A.牙膏 B.食醋 C.肥皂水 D.烧碱 E.苏打水 
(2)向某溶液中加入蚁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可能是       (只写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在学习碱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老师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甲,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试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
实验二:如图乙,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U形管(装有红墨水)两端液面的变化情况。请问:
(1)实验二中若观察到U形管左端的液面         (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2)与实验一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二更合理,因为它能排除         对实验的干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金属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是因为其物理性能优良,还与它们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下面是小明同学设计测定金属铁、铜和镁的活动性的探究实验过程和实验记录,请你一起探究。
【实验记录】测定金属铁、铜和镁的活动性强弱
【所用试剂】稀硫酸、硝酸银溶液、光亮的薄铁片、薄铜片、薄镁片
【实验过程】
步骤Ⅰ将铁片、铜片、镁片分别在空气中点燃片刻,观察燃烧现象;
步骤Ⅱ将铁片、铜片、镁片分别放入三支盛有浓度相同、体积相同的稀硫酸的试管中;
步骤Ⅲ将铁片、铜片、镁片分别放入三支盛有浓度相同、体积相同的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
【实验记录】用“√”表示能观察到实验现象,用“-”表示观察不到实验现象(见下表)。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金属
空气
稀硫酸
硝酸银溶液

-



-
-





 
(1)通过步骤Ⅰ可以得出三种金属中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判断依据是_______。
(2)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步骤Ⅱ和步骤Ⅲ中,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除了金属的体积、溶液的体积、溶液浓度以外,还需要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金属铁、铜和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反思交流】若利用上述试剂制取氢气,小明认为应该选择金属铁和稀硫酸反应,而不选择金属镁和稀硫酸反应,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某实验小组将制作皮蛋的原料生石灰、纯碱和食盐放入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澄清溶液,小亮等几位同学对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有哪些溶质?
【猜想】以下是三位同学的分析与猜想:

有可能剩余另一种反应物,所以你认为溶液中溶质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你认为小亮、小芳、小红三位同学中谁的猜想不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设计实验证明猜想正确。

实验操作
(在短线上填所加试剂的名称)
预测的现象
发生的所有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小红同学的猜想正确

 
 
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分析】小红同学实验中出现了与自己预测的实验现象不一致的情况:她取适量的澄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结果没有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自己的猜想不成立的结论,你是否同意她的判断,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现有Cu和CuO的固体混合物20g,为了分析混合物中Cu和CuO的含量,小
冰同学利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氢气,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有关的实验探究。

得到如下数据:(假定每步均完全反应或吸收)

装置
B
C
反应前质量
85.3g
284.2g
反应后质量
82.1g
287.8g
 
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生成水的质量是     g。
(2)混合物中CuO的质量分数是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该实验还可测定组成水的各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请用表中实验数据列式表示出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用化简);若玻璃管中的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则求得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会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 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围绕“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③_______________。
(3)小新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说明情况_____(填序号)是不可能的。
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情况①正确
 
在同学们的合作下,他们顺利完成了探究任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晓敏同学对餐桌上加热食物的某种白色固体燃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她的探究过程吧!
【猜 想 一】 固体燃料是固态的酒精吗?
【资 料 一】 酒精,学名乙醇,熔点为-114.1℃,沸点为78.5℃,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得出结论1】根据资料一,你认为常温下酒精的状态是            
【提出问题】 固体燃料可能含有哪些元素?
【资 料 二】
① CuSO4   +   5H2O   =     CuSO4·5H2O
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       五水合硫酸铜是蓝色固体
NaOH溶液可以用来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得出结论2】根据资料二,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到水变成        色。
【实验探究】
如下图所示,晓敏同学取适量固体燃料置于某装置中,用火柴点燃,并将燃烧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以下装置。固体燃料燃烧后,有少量固体残余。

【实验现象】
①A中白色固体部分变蓝,说明燃烧的生成物中有          ,可知固体燃料中一定含有       元素。
②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的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可知固体燃料中一定含有      元素。
③C、D中无明显变化,说明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已被完全吸收。
④E中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红,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燃烧的生成物中还含有的物质是           
【实验结论3】根据以上实验事实,晓敏认为该白色固体燃料中肯定含有氧元素。你认为晓敏的判断是否合理   ,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同学们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发现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

(1)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往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同学们认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燃烧条件的?
查阅资料
1,在常温下Na2O2与CO2、H2O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2,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
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
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注意: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现象
①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
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D装置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实验结论
①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
②Na2O2和CO2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拓展提高
①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学生甲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学生乙认为是Na2CO3,同学们经思考后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②写出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