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

(1)用H2作为“零污染汽车”的燃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H2O2)的溶液制取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灯泡内放极少的红磷来延长白炽灯的使用寿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煤炉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易产生煤气(主要成分为C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氢气作燃料,“零污染”是因为其燃烧后的生成物为水。(2)过氧化氢溶液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水和O2,该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3)灯泡内放极少的红磷是为了与灯泡内残存的O2反应,从而保护灯丝。(4)煤炉中的碳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易生成CO,CO有剧毒,因此冬天要预防煤气中毒。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明、小华和小林三位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制取O2和CO2,并对它们的有关性质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精英家教网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2)小明同学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O2,应选用上图中的
 
装置(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超同学在实验操作考试中,抽到的题目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下列是小超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小超同学连接好装置后,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捂试管外壁,管口有气泡,小超同学判断该装置的气密性好
B.小超同学装入高锰酸钾后,立即将橡皮塞塞上,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好装置
C.小超同学开始加热前就将导管放入到集气瓶中,一旦有气泡就立即收集气体
D.小超同学将停止加热后的试管立即拆下,进行洗涤
(3)小华同学用浓HCl与大理石在C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不合理是
 
(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变红
B.产生的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4)小林同学用A装置制取了一瓶无色无味纯净的气体,他制取的气体可能是
 
;试用简便的方法检验他制得的气体
 
.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小强把学到的化学知识用于生活中,进行下列探究.
(1)小强在化学课上知道了鸡蛋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决定制作一个“无壳鸡蛋”送给妈妈.他应从厨房中选择鸡蛋和
醋酸
醋酸

(2)如图1所示,小强把一只新鲜鸡蛋放入盛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入水底(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向杯中逐渐加入食盐粉末直至溶液饱和(已知饱和食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并解释原因.
②若向玻璃杯中逐渐滴加浓盐酸,鸡蛋壳表面将会有什么现象?这会使鸡蛋怎样运动?写出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小强同学在家里做了如图2所示的小实验,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①(I)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蜡烛熄灭
蜡烛熄灭
.由此得出CO2性质的结论是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且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且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
.并依此性质确定的一个主要用途是
灭火
灭火

②当蜡烛熄灭后,在玻璃杯口迅速盖-块蘸有石灰水的玻璃片(见Ⅱ).观察到的现象是
石灰水变浑浊
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Ⅱ)中实验,能否正确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为什么?
(4)新鲜的鸡蛋是有生命的(通过气孔进行生命活动,同时细菌也易从气孔进入),小强用石灰水浸泡后,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鲜,试用化学方程式表明原理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试用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有关问题或现象.
(1)观察盛水的铁锅,可以发现铁锅与水面接触的一圈最易生锈,其原因是
与水接触的地方,同时也与空气接触,在氧气、水的共同作用下,铁最容易生锈
与水接触的地方,同时也与空气接触,在氧气、水的共同作用下,铁最容易生锈
,防止铁生锈的措施之一是
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等
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等

(2)使用铁锅能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是因为少量铁进入胃部后与胃酸(主要成分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了溶于水的铁的化合物从而被吸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铁在胃部的转化过程:
Fe+2HCl═FeCl2+H2
Fe+2HCl═FeCl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减少污染(环保)
减少污染(环保)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擦干
擦干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氧气(空气)
氧气(空气)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
放热
放热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K+2H2O═2KOH+H2
2K+2H2O═2KOH+H2

【知识运用】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试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下列成语:
(1)釜底抽薪:
由于隔离了可燃物,所以不能继续燃烧
由于隔离了可燃物,所以不能继续燃烧

(2)火上浇油:
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
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