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图是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示意图:

(1)写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采用的发生装置可选取上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装置;写出组装该装置时一条注意事项: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___.
(3)图B实验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4)图C实验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

解:(1)①中是过滤装置,仪器名是漏斗;②中是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仪器名是水槽.故答案为:漏斗;水槽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应选择固液常温型的装置,而且要注意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口跑出;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且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
故答案为:E;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伸入液面以下;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其它合理答案也得分); D或G
(3)过滤时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使待滤液沿玻璃棒缓慢流入漏斗中,故答案为:过滤; 引流
(4)用加热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分析:(1)可根据图中仪器的用途来确定其名称.
(2)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固固加热型和固液常温型;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时要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和气体与空气密度的相对大小,有排水集气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3)根据实验常用仪器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作答.
(4)此题涉及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一般常用加热法检查,原理是通过压强改变,根据是否产生气泡来进行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很全面,既有选择制取装置又有选择收集装置,同时涉及常见仪器的认识和基本操作,特别是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某学生甲用下图装置制取一瓶干燥且纯净的CO2气体,并检验CO2的性质.
(实验时供选择的试剂有:①足量的浓NaOH溶液、②足量的饱和NaHCO3 溶液、③浓硫酸)
精英家教网
(1)为了能收集一瓶干燥且纯净的CO2气体,B瓶中应盛放
 
试剂(填序号),C瓶的作用是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也可用装置F,但甲学生认为装置A比装置F使用更方便,理由是
 

(3)现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请你在D中把图补充完整.
(4)制得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后,另有学生乙将燃着的镁条插入盛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结果能观察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这说明某些物质的燃烧并不需要
 
参加.
(5)学生丙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打翻桌上的燃着的酒精灯,引起一盘镁带的燃烧.实验室里有下列用作灭火的器材和材料,你认为此时最合适的灭火的器材或材料是下列选项中的
 

A.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B.CO2泡沫灭火器
C.水                      D.黄沙
(6)若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可用G装置来达到实验目的.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历下区二模)下图为实验室常见的制备、干燥、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试根椐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颢:
(1)若以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A→B→D
A→B→D
(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制取氧气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③检验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先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水,当水浸没其下端管口时,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连接的胶皮管,然后再加入少量的水,若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水面不再下降,则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
先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水,当水浸没其下端管口时,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连接的胶皮管,然后再加入少量的水,若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水面不再下降,则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

(2)为探究氢气是否具有还原性,将上述部分仪器按A→B1→E→B2→B3 (B1、B2、B3为三个浓硫酸洗气瓶)的顺序连接.
①仪器B1的作用是
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或干燥氢气
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或干燥氢气

②若E中固体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B2质量增加,则证明氢气具有还原性.试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CuO
  △  
.
 
Cu+H2O
H2+CuO
  △  
.
 
Cu+H2O

③实验完毕后,B2装置质量增加了0.9g,则E装置中固体质量减少
0.8
0.8
 g.
④实验室用锌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后的剩余废液中,常含有少量剩余的硫酸,欲除去多余的硫酸并回收硫酸锌晶体,请从适量BaCl2溶液、适量Zn粉、适量NaOH溶液三种试剂中选用一种试剂除杂并简述回收硫酸锌晶体的实验过程:
向废液中加入足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蒸发、冷却、结晶,即可得到较纯净的硫酸锌晶体
向废液中加入足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蒸发、冷却、结晶,即可得到较纯净的硫酸锌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将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氨(NH3).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解于水,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产生一氧化氮和水.
(1)从以上信息中你能总结出氨的物理性质是
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写出一条即可);
(2)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常使用的实验装置:

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
①采用上述方法制取氨气应选择
A
A
(填装置序号)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
②同学们一致认为,选择C装置收集氨气不合理,理由是
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③装置A除用作某些气体的发生装置外,还可进行其它实验,如
加热碳酸氢铵
加热碳酸氢铵
(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3)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分别表示N2、H2、NH3.在催化剂表面(下图中表示催化剂表面)N2和H2反应合成氨的反应过程可用五张图表示如下:

①观察上图,可发现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为:E→
D
D
A
A
B
B
→C(在括号中填写其它三张图示的序号);
②综合以上五张图示,你能总结出的有关化学反应的一条结论是: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不变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利用氨气进行“微粒的基本性质”的实验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a.将干燥的集气瓶B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氯化氢气体并组装成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K3处于关闭状态至操作b 完成为止);
b.通过调节活塞K1、K2,在干燥的集气瓶A中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氨气,其操作是:打开K1、K2,在
K1
K1
(选填“K1”或“K2”)处导管口通入干燥的氨气;
c.集满氨气后,关闭K1、K2,再打开K3,一段时间后两只集气瓶中都出现白烟(氯化氢气体与氨气反应产生氯化铵固体的细小颗粒).
①写出c步实验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
NH3+HCl=NH4Cl
NH3+HCl=NH4Cl

②上述c步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说明
微粒(或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微粒(或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5)近期发生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国家规定:每100g婴幼儿奶粉中蛋白质必须达12g-25g.为了测定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可采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其原理是把蛋白质中的氮元素完全转化为氨气,再用稀硫酸吸收氨气.
①蛋白质在人体胃肠内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O2N)就是一种氨基酸,丙氨酸中C、H、O、N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36:7:32:14
36:7:32:14

②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尿素[CO(NH22],若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经体内新陈代谢后完全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每人每天相当于排出尿素30g.30g尿素中含氮元素
14
14
g.
③图2是某奶粉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现取该奶粉样品100g,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产生氨气的质量为3.74g.

通过计算说明:该奶粉包装袋上所注蛋白质的含量是否真实(蛋白质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I:牙膏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牙膏的生产中常添加一种摩擦剂.这种摩擦剂是由某种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的矿石A,经过一系列加工而制得的极细小的轻质碳酸钙粉末,其生产过程如下:

试回答:
(1)写出 C、D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C
CO2
CO2
D
Ca(OH)2
Ca(OH)2

(2)写出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0
CO2+Ca(OH)2═CaCO3↓+H20

(3)反应③制轻质碳酸钙粉末后,还要通过
过滤
过滤
(填操作)将其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主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漏斗
漏斗

II、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本地所产矿石A的纯度,利用下图装置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原理】:测定一定质量的矿石A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的体积,根据密度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根据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算出矿石A中碳酸钙的质量,进而求出矿石A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在试管B中加入10克矿石A,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C、D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C管的液面上加一 层油,并将分液漏斗A和试管B用长导管E连接起来.
③记录C中液面刻度(C为带有刻度的玻璃管);
④由A向B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⑤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中B液面刻度,计算得到气体的体积为V mL(经查,该气体密度为ρg/L);
⑥计算气体的质量并由此求出矿石A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实验分析】
(1)小明同学认为在实验前要将矿石A 全磨成粉末状,你认为他的目的是:
使矿石A中的碳酸钙能被稀盐酸充分反应完
使矿石A中的碳酸钙能被稀盐酸充分反应完

(2)小洁同学认为该实验的设计中最经典的是连接仪器A和仪器B的橡胶管E,你认为如果没有橡胶管E,则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何种影响?
滴加的稀盐酸会将试管B中空气排入C管中,使测得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偏大.
滴加的稀盐酸会将试管B中空气排入C管中,使测得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偏大.

(3)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时,如图准备好装置,在C、D两管中装好水且液面相平,提高D管,
C、D管之间能产生稳定的液面差
C、D管之间能产生稳定的液面差
,则气密性良好;
(4)通常实验前须估算药品用量,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现盐酸的量不足,应中途加酸还是重新实验:清判断并说明理由
重新实验,因为中途加酸,装置中的气体会逸出.
重新实验,因为中途加酸,装置中的气体会逸出.

(5)实验结束时同学们才发现由于粗心,小伟将植物油加到了D管的水面上,大家一致认为由于该粗心将会导致测得的矿石A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产生误差,你认为该误差是
偏小
偏小
(填偏大或偏小).
(6)化学老师看了他们的实验设计后,对他们的设计方案和合作意识、探究精神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对他们进行启发: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测反应前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之差来求得,于是他们又在烧杯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测定:
                实验次数
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所取矿石A的质量/g  12  12  15
所加稀盐酸的质量/g  120  150 100
剩余物质的质量  127.6  157.6  110.6
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数记的分析和计算:
①当所取矿石A和稀盐酸的质量比
3:25
3:25
时,矿石A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②矿石A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③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杨浦区二模)Ⅰ.水是一种优良的溶剂.
(1)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农业上常配制溶液作为
肥(填“氮磷钾”)使用.配制100g 10%的硝酸铵溶液,用量筒量取
90
90
mL水,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
烧杯
烧杯
(任写一种仪器)等.
(2)硝酸铵的摩尔质量为
80 g/mol
80 g/mol
;1mol硝酸铵中含
4
4
mol氢原子.
Ⅱ.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上图所示的3个实验,A和B中水发生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从微观视角分析)
A中水分子不变,B中水分子变化生成了其它分子
A中水分子不变,B中水分子变化生成了其它分子
; C中净化水的方法是
过滤
过滤
和吸附.B中反应为:2H2O
通电
2H2↑+O2↑,该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你的理解是
2个水分子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2个水分子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任写一点),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的微观示意图为
B
B
(填下图中字母编号).
物质 B C D  
微观示意图      
(2)矿泉水、蒸馏水有多种作用,例如:镁与碘的化合反应十分缓慢,若滴加少量水,则反应立即剧烈进行,反应速度大大提高,此时水的作用是
催化剂
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