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元素中都属于金属元素的一组是( )
A. Be、He、Hg B. H、B、Br C. Al、Ag、Au D. N、Ne、Na
C 【解析】 He(氦)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A错误;H(氢)、B(硼)、Br(溴)均属于非金属元素,B错误;Al(铝)、Ag(银)、Au(金)均属于金属元素,C正确;N(氮)、Ne(氖)属于非金属元素,D错误。故选C。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丰台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B中现象是迅速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其原理主要是H2O2在某些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2H2O22H2O + O2↑ 【解析】 (1)在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H2O2在某些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试卷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单元测试 题型:填空题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防止水体被污染。
(1)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可用_______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常用 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任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_______。
(3)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农业污染。举出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_____________。
肥皂水煮沸洗菜的水用来冲厕所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上的“三废”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解析】 (1)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2)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很多,例如:洗菜的水用来冲厕所、使用节水龙头等;(3)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污染...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试卷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 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 这两个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D. 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已进入操作原子的阶段
A 【解析】 试题应用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基本特征“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来解答此题。 A、用探针把硅原子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组成“中国”这两个汉字,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其他物质的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用探针把硅原子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组成“中国”这两个汉字,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其他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3.3 元素 题型:填空题
我市有大面积含丰富硒的土壤资源,在这种土壤中种植的白莲、甘薯、大米等,由于含丰富的硒被弥为富硒产品,出口欧美市场。富硒产品中的“硒”指的是_______(选填“元素”“分子”或“原子”),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79,则一个硒原子的原子由34个质子和45个_______构成。
元素; 中子. 【解析】 由题意可知,富硒产品中的“硒”指的是元素,它存在于物质的化合物中;已知硒原于的核电荷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79,根据“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则知一个硒原子的质子数;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近似整数值)”,则一个硒原子的中子数. 解答:【解析】 由题意可知,富硒产品中的“硒”指的是元素;已知硒原于的核电荷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79,根据“...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3.3 元素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NaNO2、Na2O2、SO2、O2等四种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都含有氧气 B. 都含有氧元素 C. 都含有氧分子 D. 都含有2个氧原子
B 【解析】 A、NaNO2、Na2O2、SO2三种物质中没有氧气.不正确. B、NaNO2、Na2O2、SO2、O2四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正确. C、NaNO2、Na2O2、SO2都不含有氧分子.不正确. D、NaNO2、Na2O2、SO2、O2四种物质的每个分子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不正确. 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同步练习 题型:填空题
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减小实验误差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________。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________。
(3)量取8mL液体时,选用10mL量筒而不选用100mL量筒:________。
BAC 【解析】 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是为了防止试管破裂;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是为了防止药品污染;量取8mL液体时,选用10mL量筒而不选用100mL量筒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同步练习 题型:单选题
在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使用该装置可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B. b 导管连接病人吸入氧气的塑料管
C. 使用该装置可用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D. b 导管应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 【解析】 A、氧气经过水里多时,产生的气泡就多;氧气的流速快时,产生气泡就快,因此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正确;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则水会被吸入人体,错误;C、氧气从b导管进入,a导管导出,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经过水里面时会呈气泡冒出,现象明显,很容易判断是否有氧气输出,正确;D、b导管连接供氧钢瓶,则b端为气体输出端,使氧气从a端流出,连接病人吸氧导气管,...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章 自然界的水 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 )
A. N B. CO2 C. 2S D. C
C 【解析】 N可以表示一个氮原子(微观)、氮元素(宏观),A错误;CO2可以表示一个CO2分子(微观)、CO2这种物质(宏观),B错误;2S只能表示2个硫原子(微观),C正确;C能表示一个碳原子(微观)、碳元素(宏观)、碳单质(宏观),D错误。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