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经科学研究发现,元素原子如果最外层电子数是4,其单质在导电方面具有某些特殊的优良性能,如硅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为4,常用作半导体材料.下列可作半导体材料的是(  )
A、铝 Al
B、氧 O 
C、锗 Ge 
D、氖 Ne 
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题意,元素原子如果最外层电子数是4,其单质在导电方面具有某些特殊的优良性能,如硅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为4,常用作半导体材料;据此可知,可作半导体材料的是,其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为4,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元素原子如果最外层电子数是4,其单质在导电方面具有某些特殊的优良性能,如硅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为4,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则可作半导体材料的是,其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为4.
A、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B、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C、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符合要求,故选项正确.
D、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元素原子如果最外层电子数是4常用作半导体材料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句俗语叫“雷雨发庄稼”,空气中的氮气经过一系列的变化生成的HNO3随雨水降落下来最终生成硝酸盐,则一场雷雨后相当于在土壤中补充的肥料类型一定属于(  )
A、氮肥B、钾肥C、磷肥D、复合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种物质间的转换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
A、H2SO4→H2O
B、Cu→Cu(OH)2
C、Fe→FeCl2
D、CO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H2SO4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H2SO4溶液
D、碱性溶液在常温下pH>7,测定某溶液的pH=12,则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2CO+O2
 点燃 
.
 
2CO2
B、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银强:Fe+2AgCl═FeCl2+2Ag
C、医疗上用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2Al(OH)3+3 H2SO4═Al2(SO43+6H2O
D、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Fe2O3+3CO
 高温 
.
 
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红在清洗厨房用品时,其所用清洁剂和水融合,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她对该气泡的成分产生兴趣,请你和她一起体探究该气泡的生成.
【提出问题】该气泡是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所用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和柠檬酸,柠檬酸是一种有机肥,其化学性质和稀硫酸相似.
【提出猜想】小红对气泡的成分进行了以下猜想:
①可能是O2  ②可能是CO2  ③可能是O2和CO2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猜想,她进行如下实验:

(1)小红看到B装置出现
 
现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D装置中,木条不复燃,证明猜想②正确;
(2)小芳对此提出疑义,认为要在
 
两个相邻装置之间连接上图中的E装置,才能验证猜想②是否正确,则E装置中的试剂可能是
 
溶液,小红按照小芳的建议再进行实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D装置中,木条复燃,证明猜想③正确;
(3)稀硫酸也能和过碳酸钠反应,除生成上述气体外,还生成硫酸钠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实验考试前夕,小东同学在实验操作练习中,发现用完全相同的两份稀盐酸和相同质量的大块大理石、小块大理石分别反应,大块的反应速率要慢,原因是什么?
小东又发现盛放氢氧化钠的试剂瓶口有白色粉末.为了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他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小毛猜测白色粉末中含有碳酸钠,请指出他的理由: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为了确定自己的猜测,小东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水溶解配成溶液,再用
 
检验,看到溶液中有
 
产生,从而使自己的猜想得到了证实.
(3)玻璃中的SiO2可以和氢氧化钠发生类似的CO2的反应,则SiO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的化学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两种重要物质.请你参与下列氧气和二氧化碳有关制备、转化的实验探究活动.
Ⅰ: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1)图中仪器的名称:a
 
,b
 

(2)用装置A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要制得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择装置
 
收集.
(3)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可选择装置
 
;向装置中加入药品前的一步实验操作是
 
.该组合装置既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又可用来制取氧气,其中选用相同发生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原因是
 

Ⅱ:用过氧化钠反应来制取氧气,是潜水员使用的供氧装置的原理.
【查阅资料】常温常压下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在不需要加热的情况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化合物(生活中常见的盐);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

【设计装置】为验证过氧化钠(Na2O2)和CO2反应生成的气体,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向装置X中通入足量CO2气体,观察到X瓶中的淡黄色固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同时见到Y、Z装置中有气泡出现.
【实验分析】
(4)Y中的溶液是
 
;Z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5)验证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的操作是
 

(6)反应结束后,可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X瓶中过氧化钠是否有剩余(除用二氧化碳验证外),其实验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实验室中以H2O2溶液为原料(以MnO2为催化剂)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生成氧气时,仪器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③实验室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2)若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并用来测定某不纯的氧化铁样品的纯度(杂质为少量单质铁),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D1→E→D2→D3.(已知:Fe2O3+3H22Fe+3H2O;D1、D2、D3为3个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①仪器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②仪器D1的作用是
 

③装置E中的现象是
 

④充分反应后洗气瓶D2的质量增加了3.6g,则E装置内固体质量减少了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