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如果缺乏化学常识可能会发生事故.
(1)秸秆、煤炭、棉纱等,如果堆放不合理,空气不流通,时间长了就可能引起
 

(2)酸雨对人类危害很大,当空气受到
 
 
的污染时,雨水便呈酸性.
(3)有一种无色的气体,吸入后就能使人大笑不止,人们常称它为“笑气”.这种气体是一种氮的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其中氮与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4,“笑气”的化学式为
 
分析:(1)从缓慢氧化能引起自燃分析;
(2)根据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考虑;
(3)根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和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出元素的原子个数比,然后确定化学式.
解答:解:(1)秸秆、煤炭、棉纱等都具有可燃性,如果堆放不合理,空气不流通,会发生缓慢氧化而产生热量,时间长了达到着火点就可能引起自发燃烧,即自燃.故填:自燃;
(2)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所以当空气受到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污染时雨水便成酸性;
(3)解:由“笑气”是一种氮的氧化物,设“笑气”的化学式为NxOy
再由氮与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4,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
(14×x):(16×y)=7:4,
(14×x)+(16×y)=44,
解方程组得x=2,y=1,
即化学式为N2O,故答案为:N2O.
故答案为:(1)自燃;(2)SO2,NO2;(3)N2O.
点评:熟悉常见的化学原理和物质的组成,能够根据利用元素的质量比及相对原子质量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如果缺乏化学常识可能会发生事故.
(1)秸秆、煤炭、棉纱等,如果堆放不合理,空气不流通,时间长了就可能引起
自燃
自燃

(2)用工业酒精勾兑假酒,可使人饮用后中毒死亡,这是因为工业酒精中所含的
甲醇
甲醇
具有很强的毒性.
(3)有一种无色的气体,吸入后就能使人大笑不止,人们常称它为“笑气”.这种气体是一种氮的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其中氮与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4“笑气”的化学式为
N2O
N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如果缺乏化学常识可能会发生事故.
(1)酸雨对人类危害很大,当空气受到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
的污染时,雨水便呈酸性.
(2)有一种无色的气体,吸入后就能使人大笑不止,人们常称它为“笑气”.这种气体是一种氮的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其中氮与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4“笑气”的化学式为
N2O
N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百色)(1)今年“两会”期间,北京连续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作为评价项目纳入标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①雾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因为这种天气,空气中
C
C
大量增加(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
②防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的
吸附
吸附
作用;
③请你提出一条防治空气污染的合理建议:
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
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

(2)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请解释:
①夏天的黄昏,鱼塘里的鱼儿总爱在水面游动,请从溶解度角度分析: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夏天气温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小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夏天气温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小

②校园有几棵玉兰花,开花时会散发出令人陶醉的芳香,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该现象:
构成花的分子不断地运动而扩散到空气中
构成花的分子不断地运动而扩散到空气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百色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今年“两会”期间,北京连续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作为评价项目纳入标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①雾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因为这种天气,空气中    大量增加(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

②防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的       作用;

③请你提出一条防治空气污染的合理建议:              

(2)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请解释:

①夏天的黄昏,鱼塘里的鱼儿总爱在水面游动,请从溶解度角度分析:                          

②校园有几棵玉兰花,开花时会散发出令人陶醉的芳香,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该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