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生石灰变熟石灰B.铁棒磨成杵C.钢铁生锈D.铜变成铜绿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生石灰变熟石灰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铁棒磨成杵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铜变成铜绿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俗话说:“五谷杂粮壮身体,青菜萝卜保平安”,其中“青菜萝卜”等蔬菜中富含的营养素是维生素,同时也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其中缺乏碘元素会导致甲状腺肿大.
(2)洗涤剂能清洁油污,是因为它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
(3)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由于发现针对疟疾的新疗法(青蒿素的发现),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该物质属于有机化合物(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其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APEC蓝”,2014年新的网络词汇,形容2014年北京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为保持这种“APEC蓝”,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B.发展公共交通,倡导低碳出行
C.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SO2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如图是初中化学一些基础实验的相关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图甲中的A(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2)乙组操作中均缺少的仪器是玻璃棒.
(3)丙组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G(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在复习铁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再一次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
【提出问题】:铁丝燃烧与氧气浓度有关.
【查阅资料】1、氮气性质稳定,在加热条件下不与铁、碳、氧气等物质反应.
2、普通铁丝的含碳量在0.6%左右,熟铁丝的含碳量在0.2%以下.
【进行实验】:取5根相同的铁丝(直径0.6mm),卷成相同的螺旋状后,分别在体积分数不同的氧气中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余为氮气).
实验记录如表:
V(O2)%实验现象
第一次90%燃烧剧烈,火星四射,燃烧时间长,实验成功
第二次80%燃烧现象与90%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实验成功
第三次70%燃烧比80%的弱,燃烧时间比80%的短,实验成功
第四次60%燃烧比70%的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第五次50%铁丝没有燃烧
(1)第一次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2)通过这组探究实验,小刚同学得出结论:这种直径为0.6mm的铁丝在氧气浓度低于50%时不燃烧(氧气浓度高于60%时可以燃烧).
【提出问题】:铁丝燃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进行实验】:取多束相同的细生铁丝(直径0.2mm),每束长度和重量均与上组实验一致,重复第一组实验.发现前五次实验中铁丝均剧烈燃烧,补充第六、七次实验如表:
V(O2)%实验现象
第五次50%火星四射,燃烧现象与60%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实验成功
第六次40%火星四射,燃烧比50%的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
第七次30%铁丝没有燃烧
(3)通过第二组探究,小刚同学得出结论:在控制氧气浓度(或每束铁丝长度、重量)条件下,铁丝表面积越大就能在更低浓度的氧气中燃烧.
【反思与评价】
(4)小明同学推测如果将铁丝换成铁粉,有可能在更低浓度的氧气中燃烧.他准备选择铁粉和浓度为BC的氧气进行对比实验.
A.40%                 B.30%                 C.20%
(5)在第二组探究实验过程中,小红同学使用了更加柔软的0.2mm熟铁丝,结果发现实验中观察不到火星四射现象,由此她认为实验中火星四射的原因是铁丝中含碳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物质随着温度升高而溶解度降低的是(  )
A.硝酸钾B.二氧化碳C.氯化钠D.硫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1)现有Na、H、O、C、Cl五种元素,请选择符合要求的元素组成物质,并将其化学式填写在横线上.
①天然存在的物质中最硬的物质是C,②在空气中易潮解的是NaOH,③存在于厨房的盐酸盐是NaCl;
(2)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如图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P点的含义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②将装有甲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现往烧杯中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则试管中的溶液是不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③t3℃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
④t3℃时甲的饱和溶液80g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是2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分别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0g、25g某种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A、B、C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C(填“A”“B”或“C”,下同),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
(2)图二能表示该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是甲(填“甲”或“乙”).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BD.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下表列出的是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部分信息未列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元素NaMgSiPCl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234567
原子半径(10-10m)1.861.601.431.101.020.994
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1+2+4
-4
+5
-3
+7
-1
A.⑤处的最高正价是+6,最低负价是-2
B.元素①的原子序数是13,①和②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S
C.第三周期元素(Na→Cl)的最高正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③处的数值介于1.10~1.43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