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根据如图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B. 丙物质是氧化物
C.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CH3OH+H2O
D.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保存有一瓶淡黄色固体药品,标签上的药品名称为“过氧化钠(Na2O2)”,但是已经过了保质期。某化学兴趣小组想知道这瓶固体究竟含有哪些物质。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完成兴趣小组的下列实验报告。
(查阅资料)
Ⅰ.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用在呼吸面具和潜艇中制造氧气。其原理是: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Ⅱ.常温常压下,O2和CO2的密度分别为1.3g/L、1.8g/L。
(分析猜想)
(1)该小组同学认为,不用做实验,仅由查得的资料和所学知识就可推断该固体一定含有Na2O2.理由是_____。
(2)进一步对固体成分提出以下猜想:
Ⅰ.只有Na2O2;Ⅱ.含有Na2O2和Na2CO3两种物质;
Ⅲ.含有_____两种物质;Ⅳ.含有_____。
(实验操作)
首先按如图连接好装置。用电子秤称取 1.00g 固体样品置于干燥的仪器 X 中,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
(3)仪器X的名称是_____。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蒸馏水加入仪器X中。反应完全后(无固体剩余),注射器内收集到80.0mL气体,说明样品中含有_____g Na2O2(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4)更换注射器后,再通过分液漏斗向仪器X 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溶液中出现气泡,最终注射器内收集气体的质量为 0.11g。由此可知,样品中含有_____,该物质的质量为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得出结论)
(5)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猜想_____是正确的(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该装置需做一点改进的是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时,便可开始收集。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一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图G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钙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它可组成氯化钙、氢氧化钙等多种物质。
(1)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产氢氧化钙和氢气,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该实验探究小组将Na2CO3溶液滴加到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
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Ca(OH)2
猜想三:NaOH和______;
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原因是______。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步骤I:取滤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2CO3溶液 | ______ | 猜想二不成立 |
步骤II: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______溶液 | 产生气泡 | 猜想______成立 |
(拓展延伸)
在分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①2H2表示_____;②O表示_____;_____。
(2)请用数字或化学符号填空:
①铁元素_____;②3个钠离子_____;③水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如图装置在相应条件下完成下列实验
(1)探究燃烧条件:B盛木炭粉。
①由A处通N2一段时间后,加热B,B、C无明显变化。
②待B冷却至室温,由A处通入O2一段时间,B、C无明显变化。
③由A处继续通入O2,加热B,木炭粉燃烧,C中溶液变浑浊。
结论:由①、③可知燃烧需要_____;由②、③可知燃烧需要_____。
(2)探究CO与金属氧化物反应:B盛金属氧化物。
I、模拟工业炼铁:A处通CO,B盛Fe2O3粉末,B处下方放酒精喷灯,D处放酒精灯。
实验:在A处通入CO时,应立即点燃_____处(填“B”或“D”)酒精(喷)灯。在B处加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II、探究金属氧化物的组成:A处通CO,B盛金属氧化物,B处下方放酒精喷灯、D处放酒精灯。
已知:CuO、Fe3O4均为黑色物质,B中所盛粉末:CuO或Fe3O4或两者混合物。
实验:同Ⅰ操作、B中可观察到既有红色固体生成,又有黑色固体生成。
实验结论(定性):该黑色粉末为_____。
定量经测定反应前B重180克,完全反应后B重170.4克。将反应后B中固体全部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完全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测得剩余固体12.8克。
实验结论(定量):m(CuO):m(Fe3O4)=_____(写最简整数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G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B、D是无色气体,C为白色沉淀,A、E是黑色固体,G为红色固体,C为白色沉淀。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略去)。
(1)写出A、E、G的化学式:A_____、E_____、G_____。
(2)写出C的一种用途:_____。
(3)写出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9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做实验,向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未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
【猜想与假设】亮亮同学认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莉莉同学认为氢氧化钠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设计与实验】亮亮同学设计了两个装置并进行实验。请你和他一起验证他的猜想。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如图一,将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 | ||
如图二, |
【反思与评价】莉莉同学提出质疑,认为上述现象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结果。
【设计与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氢氧化钠确实与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
【交流与提高】实验证明氢氧化钠还能与二氧化硫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NaOH+SO2=X+H2O,X的化学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是“”
B. 该反应中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D.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