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某果汁的成分中,含有橙汁、蔗糖、柠檬酸、苯甲酸钠等物质,则果汁属于(  )
A.化合物B.单质C.混合物D.纯净物

分析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

解答 解:果汁的成分中,含有橙汁、蔗糖、柠檬酸、苯甲酸钠等物质,所以属于混合物.
故选C.

点评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我们曾做过①木炭②硫磺③铁丝④镁条等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实验.其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是③,产生耀眼的白光的是④,产生蓝紫色火焰的是②(均填序号).上述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判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根本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说法有错误的是(  )
A.碳能形成多种单质,如: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具有还原性,用焦炭可冶炼铁
B.SO3、CO2、CO是非金属氧化物,都可用NaOH溶液吸收
C.C、CO、CH4、C2H2OH均能作为燃料使用
D.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除与氧气反应外,还能与某些酸和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用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填空:氧气、木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能用作净水器的物质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用白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该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frac{1}{5}$,还说明氮气具有的不能燃烧等性质(一条即可).图中放大镜为白磷燃烧提供的条件是提高温度,使温度达到着火点.请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 $\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2)臭氧层空洞、酸雨和温室效应是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受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污染.请举一例,说明酸雨的危害腐蚀农作物等.
下列反应都与CO2有关,试分析判断,会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化学反应有AB(填序号).
A.煤燃烧  B.石油产品燃烧  C.植物的光合作用
(3)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要节约和有效利用现有的能源,我们还应该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等(一种即可)、核能、地热能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漂白液是家庭常用的洗涤剂.化学兴趣小组的小明同学在家发现半瓶敞口放置的漂白液,对漂白液的漂白原理和该漂白液是否失效产生了疑问.他将该漂白液带到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小组同学一起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①漂白液的制取原理:Cl2+2NaOH═NaClO+NaCl+H2O,其有效成分是NaClO.
②漂白液的漂白原理:NaClO在空气中发生反应:2NaClO+H2O+CO2═Na2CO3+2HClO.
生成的HClO能使有色布条(含有机色素)褪色.
③HClO不稳定,易分解,分解后丧失漂白作用.
④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CaCO3↓+2NaCl.
【提出问题1】该漂白液是否失效?
【实验探究1】请将下述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一定量的该漂白液加入到烧杯中,再放入有色布条一段时间后,有色布条没有变化该漂白液已完全失效
【提出问题2】该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该漂白液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①NaCl ②NaCl、Na2CO3  ③NaCl、Na2CO3、NaOH
【实验探究2】
        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漂白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猜想①不合理
取一定量的漂白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使Na2CO3完全反应,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变化猜想③不合理,②合理
【实验反思】漂白液开瓶后要尽快使用,每次使用后要拧紧瓶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符号中的“2”,用来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
A.CO2B.O2C.2O2D.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
A.高锰酸钾、氮气B.洁净的空气、氧气C.铝、二氧化碳D.硫粉、铁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悬浊液变澄清.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继续加入稀盐酸,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CaCl2,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NaCl(均写化学式).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CaCl2、NaCl(写化学式)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CaCl2、NaCl、HCl(写化学式)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NaHCO3、CaCl2、NaCl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结论与反思】(1)猜想2(填“1”或“2”或“3”)正确.
(2)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如加入氧化铁粉末,可观察到溶液呈黄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直接排放,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下水道,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将废液中和至中性再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