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有关铁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无锈铁钉置于稀硫酸中,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
C.在潮湿的空气中,铁钉表面逐渐产生疏松的红棕色固体
D.铁钉浸没在硫酸铜溶液中,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在研究氧气性质时,进行了如图1的实验:
取一段打磨好的螺旋状铁丝,在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且放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观察到如下现象:
银白色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物质.该实验说明铁丝能够在氧气中燃烧,氧气具有助燃性.
小明在阅读相关资料时发现二氧化氮也具有助燃性,他决定利用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氮是否具有助燃性?
【查阅资料】
①蓝色的硝酸铜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②CuO是一种黑色固体;通常状况下,NO2是一种红棕色气体,相同状况下,其密度大于氧气密度,在低于室温时变成液态.
③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即系数)之比.
【实验过程】
实验装置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试管内蓝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有红棕色气体生成,__. | 二氧化氮具有助燃性. |
【反思与评价】
小刚认为小明的实验不能证明NO2具有助燃性,其理由是__.
小刚认为利用补充如下实验可以证明NO2具有助燃性.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I:在图2的试管和集气瓶 之间连上图3所示的装置,重新 进行加热硝酸铜的实验 |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硝酸铜分解产物中有__. |
步骤II:取出图3的U型管,恢复至室温, 待U型管内充满红棕色气体时,将带火星的 木条伸入U型管中. |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NO2具有助燃性 |
小红认为即使不进行小刚的实验,依据资料和小明的实验现象也能推出NO2具有助燃性,其理由是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酚酞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分子式为C20H14O4下列关于酚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酚酞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B. 酚酞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0:14:4
C. 酚酞是由2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4个氧元素构成的
D. 酚酞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的变化与空气的成分无关的是
A.浓硫酸暴露在空气中,溶液的质量会变大
B.铝丝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膜
C.浓盐酸敞口放置,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
D.生石灰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 CO2 并探究 CO2与过氧化钠(Na2O2)的反应。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 CO2、H2O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利用装置 A 制取 CO2 的优点是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CO2中混有的HC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
(4)装置E中收集的气体还可用上图2装置中______(填字母序号)收集;
(5)为探究反应后装置 C 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如图3实验:
根据判断,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为_____(填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 |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D、排水法收集氧气 | |
实 验 装 置 | ||||
解释 |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防止集气瓶破裂。 | 集气瓶中的水: 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氧气何时收集满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三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所属类别不同,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出这种物质的名称。
(1)食醋、加碘盐、酱油、五氧化二磷
(2)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
(3)食盐水、红磷、铁丝、镁条
(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