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以及 规律的科学.
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 【解析】 【解析】 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故答案为: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湛江市2018届九年级5月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一些固体,向该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体产生,下列对该固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定有锌 ②一定有铁 ③一定有铜 ④可能有锌 ⑤可能有铁 ⑥可能有铜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⑥
C 【解析】 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铁>铜,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锌先与硫酸铜反应,当锌反应完全后,铁再与硫酸铜反应,由题意可知,充分反应,过滤得到一些固体,固体则为金属活动性较弱的金属;向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放出,则含有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金属,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则一定含有Fe,而可能含有Zn,一定含有Cu,故②③④正确。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2.2构成物质的微粒(I)-分子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2017年12月26日,渝黔高铁开通,钢轨采用的是无缝焊接技术,它说明了( )
A. 原子间有间隙 B. 分子间有间隙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原子静止不动
A 【解析】 钢轨采用的是无缝焊接技术,它说明了原子间有间隙。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
”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B. 生成物是混合物
C.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1
A 【解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分子的种类的变化,判断物质的类别;分析反应微粒个数比等。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后有一种反应物剩余,首先将反应前后相同的物质按照个数相同删去,剩下的各种物质反应微粒个数关系是: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正确;B、由上图可知,生成物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构成,属于化合物,错误;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1身边的化学 同步测试卷 题型:简答题
化学与我们生活、健康及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
(1)人体中有20多种必需的元素,缺乏________元素,导致贫血症。
(2)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病原生物,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3)大部分塑料制品的废弃物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给环境带来的危害称为________。
(4)媒体曾报道过“面条可燃”,有市民误以为是面条中加入了不安全的添加剂所致,但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面粉中主要含有________,属于糖类;面粉是可燃物,当它________和________时就能够燃烧(从燃烧条件来回答)。
铁加热煮沸白色污染淀粉;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 (1)缺铁会导致贫血; (2)塑料给环境带来的危害称为“白色污染”; (3)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钙镁化合物,硬水软化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细菌微生物高温已失去活性; (4)面粉中主要含有淀粉;面粉是可燃物,当面粉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时,面粉就会燃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1身边的化学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化学家是( )
A. 门捷列夫 B. 道尔顿 C. 拉瓦锡 D. 阿伏加德罗
A 【解析】 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化学家是门捷列夫,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拉瓦锡较早运用天平作为实验工具定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故选A。 点睛∶化学史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1身边的化学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科学家在一次化学论坛会上提出 “化学不是问题,化学解决问题”的观点,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 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B. 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C. 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D. 化学是万能的,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
D 【解析】 试题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都是正确的。化学是万能的,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是错误的.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银原子的中子数为47
B. 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6
C. 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 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原子的电子数相同
B 【解析】 A. 银原子的质子数为47,错误;B.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16-2-8=6,正确;C. 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错误;D. 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错误。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
C. 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 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嫩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是结论,不是现象,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正确;C、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不是雾,错误;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错误。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