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

①表示的是__________,②表示的是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过氧化氢中含有氧气分子

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3)如图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氧和硫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_____相同。

②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_____不相同。

③Cl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电子(填写“得到”或“失去”),写出氯元素与铝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的“2”含义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2Fe2+中的系数“2”表示铁离子的个数为2

B.2MnO42-中“2-”表示每个锰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C.CO2中“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氧气分子

D.2H中“2”表示两个氢原子

E.S2-中“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F.Mg+2中“+2”表示镁离子所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答案】原子; 分子 A 最外层电子数 质子数 得到 AlCl3 BD

【解析】

(1)根据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转化成离子进行分析;

(2)A、根据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B、根据过氧化氢中含有氢、氧元素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进行分析;

(3)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4)根据微粒前面的数字表示微观含义,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进行分析。

(1)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转化成离子,所以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分子;

(2)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B、1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过氧化氢中不含有氧气分子,故B错误;C、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故C错误。故选A

(3)通过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数据可知,所以

元素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氧和硫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不相同;

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铝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氯元素与铝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为:AlCl3

(4)微粒前面的数字表示微观含义,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所以

A、2Fe2+中的系数“2”表示亚铁离子的个数为2,故A错误;B、2MnO42﹣中“2﹣”表示每个锰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故B正确;C、CO2中“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故C错误;D、2H中“2”表示两个氢原子,故D正确;E、S2﹣中“2﹣”表示一个硫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是2,故E错误;F、Mg2+中“2+”表示镁离子所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Mg+2中“+2”不能表示镁离子所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F错误。故选B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为研究分子运动,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1)实验1:从微观角度解释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快,其原因是______

(2)实验2:实验现象是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

(3)实验3:放置一段时间后,电子秤示数变化是_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一份浑浊的黄河水,实验室按照下列净水流程制蒸馏水:

(1)使用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实验室进行操作①的名称______

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尖嘴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2)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常选用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名称)。

(3)操作③净水效果最佳,是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D是黑色固体,G是暗紫色固体。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H_________

(2)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B→F_______________、G→B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_________检验B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_________,细口瓶的瓶塞要_______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

②先对试管进行_________,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4)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__________,再用自来水冲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也可用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 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得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 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要先检查气密性,其方法是: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 mL刻度处推至15 mL刻度处,____________,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好。

(2)实验中,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活塞前沿将在__________刻度处;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除观察到白磷燃烧现象外,还可观察到___________

(3)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用图表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B. 物质丙的化学式为NH3

C. 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3

D. 图示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定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1 中接通电源使用电烙铁发热,引燃物质红磷,使实验结果更精确

B. 图2中X曲线表示压强变化,Z曲线可以表示温度, Y曲线表示氧气浓度

C. 图2中AB段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温度升高所增加的气压大于氧气消耗所减小的气压

D. 从图2中看出到达反应时间9时才打开活塞K,看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A是教材中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B是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粗铜丝末端的燃烧匙中放足量白磷,按图连接好仪器,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

(1)不直接加热却能点燃白磷,利用的是铜的_____性。

(2)说明实验成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涉及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导管未深入集气瓶水中可能导致实验失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测得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比__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改进后的实验装置B与A装置相比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思考〗①燃烧匙中所盛物质能否用木炭来替代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位同学实验后发现测定的氧气含量低于21%的体积数,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可能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