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在实验复习课上,某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碳酸钠溶液鉴别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分别用A、B、C三支试管取三种溶液各少量,然后再各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A中出现白色沉淀
B中有气泡生成
C中无明显现象
 A中的原溶液是氯化钡溶液
B中的原溶液是稀硫酸
C中的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上述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将A、B、C三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然后过滤得到滤液①.为确定滤液①的成分,同学们进一步做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2)取少量滤液①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得沉淀和滤液②,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部分消失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滤液①中含有
Na2CO3 、Na2SO4(填写溶质的化学式)
 (3) 取少量滤液②于试管中,
滴入足量酚酞
溶液变红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滤液②中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结论】(4)同学们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滤液①中共含有4种溶质.
【实验反思】(5)向滤液①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除净滤液中①的Na2CO3,防止对下一步结果产生影响.

分析 本题能使同学们体会到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通过实验分析可知:分别用A、B、C三支试管取三种溶液各少量,然后再各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A中出现白色沉淀,B中有气泡生成,C中无明显现象,结论是:A中的原溶液是氯化钡溶液,B中的原溶液是稀硫酸,C中的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实验二中,取少量滤液①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得沉淀和滤液②,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部分消失;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滤液①中含有Na2CO3 、Na2SO4;取少量滤液②于试管中,滴入足量酚酞,溶液变红,据实验现象可知,滤液②中含有氢氧化钠;同学们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滤液①中共含有4种溶质,即Na2CO3 、Na2SO4、NaOH、NaCl;向滤液①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除净滤液中①的Na2CO3,防止对下一步结果产生影响.

解答 解:(1)通过实验分析可知:分别用A、B、C三支试管取三种溶液各少量,然后再各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A中出现白色沉淀,B中有气泡生成,C中无明显现象,结论是:A中的原溶液是氯化钡溶液,B中的原溶液是稀硫酸,C中的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故答案为:出现白色沉淀;有气泡生成;
(2)实验二中,取少量滤液①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得沉淀和滤液②,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部分消失;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滤液①中含有Na2CO3 、Na2SO4;故答案为:Na2CO3 、Na2SO4
(3)取少量滤液②于试管中,滴入足量酚酞,溶液变红,据实验现象可知,滤液②中含有氢氧化钠;故答案为:滴入足量酚酞;溶液变红;
(4)同学们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滤液①中共含有4种溶质,即Na2CO3 、Na2SO4、NaOH、NaCl;故答案为:4;
(5)向滤液①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除净滤液中①的Na2CO3,防止对下一步结果产生影响;故答案为:除净滤液中①的Na2CO3,防止对下一步结果产生影响.

点评 本考点既考查了实验步骤的设计,又对实验进行了评价,综合性比较强.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做法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是(  )
A.回收废旧金属B.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C.随意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D.实验室废物不经处理随意丢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现象中,能充分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的是(  )
A.春天,冰雪开始融化B.气体热胀冷缩
C.真金不怕火烧D.墙内开花墙外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验证Fe、Cu、Z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该实验方案中所有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以及稀硫酸的质量、浓度均相同.
(2)甲、乙实验得出Zn的金属活动性比Fe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锌表面产生气泡比铁表面产生气泡速率快.
(3)甲、乙两个实验无法得出另外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小聪同学补充设计了丙实验来证明,他发现X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X、Y可能分别是铁片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4)实验得出Fe、Cu、Zn三种金属由弱到强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Cu、Fe、Zn.
(5)小亮也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来证明Fe、Cu、Zn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选择的药品不可能是B.
A.Zn片   Cu片   FeSO4溶液            B.Cu片    FeSO4溶液   ZnSO4溶液
C.Fe片   Zn片   Cu片 H2SO4溶液       D.Fe片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6)实验完毕后,小李同学将含有CuSO4、ZnSO4、FeSO4、H2SO4 等物质的废液倒在烧杯中,想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金属D.实验过程如下:

①步骤I中,加过量锌粉的目的是除去废液中的硫酸铜、硫酸亚铁、稀硫酸等物质,得到较纯净的硫酸锌;固体A中含有的金属有铁、铜、锌,小李回收的金属D是铜.
②写出步骤I和步骤Ⅲ中发生的两个不相同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CuSO4=ZnSO4+Cu、Zn+H2SO4=ZnSO4+H2
③小青回收得到的金属D是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C.氮气D.一氧化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化学兴趣小组对“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因素--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和二氧化锰的用量”进行如下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
【进行实验】
在室温下,选用10mL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5%和10%)分别与0.2g、0.8g和1.0g的二氧化锰粉末进行实验.
(1)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用如图1所示装置收集并测量氧气的体积,其中量筒的作用是根据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判断生成氧气的体积,氧气应从e(选填e或f)管通入,再与g相连.
【数据处理】
(3)实验小组进行实验后,获得的相关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
(均取10mL)
二氧化锰粉末
的质量
氧气的体积(mL)
(均收集5秒钟)
a5%0.2g65.8
b5%0.8g85.7
c5%1.0g85.7
d10%0.2g121.9
e10%0.8g171.5
f10%1.0g171.5
①若要检验上述实验收集到的气体是否为氧气,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②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ad(写一组).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催化剂、温度相同的条件下,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③从上述实验中得出二氧化锰的用量对反应速率影响的结论是:在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范围内,MnO2的用量越大,反应越快.
【拓展延伸】
(4)如图2是兴趣小组在记录生成氧气气体体积与对应时间的曲线,从曲线可以看出反应的速率逐渐变小,其原因是随着反应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变小,反应速度变慢.
(5)你认为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催化剂种类,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取浓度相同、质量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不同种类的同质量的催化剂进行实验,测定收集150mL氧气所需的时间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现有A、B、C、D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A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6.
(2)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B,属于有机物的是CH4(填化学式).
(3)C物质的一个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
(4)写出反应A+B→C+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是小凡用手势OK表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中生成水的不同方法,要求手指上的物质分别通过某种反应的基本类型直接生成水(如图中的H2O2、O2)则物质X一定不是下列物质中的(  )
A.H2B.H2CO3C.KOHD.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金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一种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黄铜(Cu-Zn合金)的硬度比铜的硬度小
B.铁生锈后生成的铁锈能阻止铁继续被锈蚀
C.将铁、铜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一定只含铜
D.4Na+TiCl4(熔融)$\frac{\underline{\;高温\;}}{\;}$4NaCl+Ti,属于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