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金屈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1)根据下图金属应用实例,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2)以赤铁矿为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3CO2+2Fe;
(3)自行车链条常采取的防锈措施是涂油,使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
(4)不同的金属单质会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活动性不同,
①向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粒的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的同学认为这种方案不严谨,理由是没控制相同的条件,颗粒大小不同;
②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待完全反应后,过滤.下列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B.(填选项序号)
A.若滤渣只有一种,滤液中至少有三种溶质
B.若滤渣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相等,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
C.若滤液为无色.滤渣加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分析 (1)大多数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性质;
(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3)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4)①金属的颗粒大小不同,与酸的反应速度也不同;
②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锌>铜>银,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

解答 解:(1)铁锅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铜导线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铝箔体现了金属的延展性,故答案为: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高温;故答案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3CO2+2Fe;
(3)自行车的链条常采用防锈方法是涂油,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故答案为:涂油;Fe2O3+6HCl═2FeCl3+3H2O;
(4)①金属的颗粒大小不同,与酸的反应速度也不同,所以没控制相同的条件,颗粒大小不同,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也会受到影响;故答案为:没控制相同的条件,颗粒大小不同;
②AgNO3、Cu(NO32、Mg(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镁>锌>铜>银,锌不会与硝酸镁反应,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生成的铜与硝酸银能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A.若滤渣只有一种,则一定是银,滤液中至少有硝酸镁、硝酸铜、硝酸锌,可能有硝酸银,故正确;
B.锌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导致固体增多,置换硝酸铜中的铜导致固体减少,若滤渣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相等,说明锌将硝酸银中的银全部置换完,又和硝酸铜发生反应,则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故正确;
C.硝酸铜是蓝色的,若滤液为无色时,则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铜,此时锌将硝酸银中的银、硝酸铜在的铜全部置换出来,锌可能恰好反应,也可能有剩余,则滤渣加盐酸不一定有气泡产生,故错误.
故填:AB.

点评 此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一道不错的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实验如下:用注射器抽取30mL空气(活塞拉至30mL刻度处),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为50mL;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过量铜粉,在右侧导管口套上瘪的气球;点燃酒精灯,反复推拉注射器和挤压气球,待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中气体全部挤入硬质玻璃管,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为14mL.
(1)写出铜粉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O2$\frac{\underline{\;\;△\;\;}}{\;}$2CuO.
(2)实验时,铜粉过量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中所有的氧气;不能(填“能”或“不能”)用木炭代替铜粉进行相同实验.
(3)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1.为了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已知烧杯质量均为50g):
  甲 乙 丙
 烧杯+稀盐酸质量 130g 120g 120g
 加入大理石样品的质量 20g 24g 20g
 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质量 146.7g 140.7g 136.7g
请分析实验数据,解决下列问题:
(1)丙同学取用的稀盐酸和样品恰好完全反应,他制取的气体的质量是3.3g.
(2)计算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
橡胶轮胎
B.
聚酯纤维书包
C.
塑料饭盒
D.
不锈钢餐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择的试剂或方法均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区别的物质试剂或方法
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①闻气味;②紫色石蕊溶液
B浓盐酸和浓硫酸①小木棍;②打开试剂瓶,观察是否有白雾
C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①酚酞溶液;②澄清石灰水
D碳粉和氧化铜①稀盐酸;②氧气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不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有现象.如图是某实验小组设计的两个实验方案.回答相关问题.

 (1)甲组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实验中石蕊的作用是指示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设计实验1与实验2作对照的目的是证明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乙组实验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钙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要得到可靠的实验结论.需要保证实验Ⅰ、Ⅱ中氢氧化钙质量相等且溶液温度完全相同.能够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实验I中白色粉末消失成为无色溶液,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了证明两者能够反应,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在烧杯中先加入约5ml的NaOH稀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不断通入CO2
方案二: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通入CO2,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澄淸石灰水.
上述两个方案中你认为可行的是方案二,另一个方案不合理的理由是氢氧化钠显碱性、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的碳酸钠也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BaCl2    Na2CO3B.KNO3     CaCl2
C.H2SO4      FeCl3D.NaOH     H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常见的气体
(1)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内的压强,防止橡皮塞被压出.
(2)制取O2.Y是过氧化氢溶液;实验时,气球先变大,后变小.先变大的原因有:①反应生成了气体,气体进入气球;②反应过程中放热.
(3)制取CO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4)制取H2.现取足量的粗锌加入到25g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0.1g氢气,则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各组物质在同一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且混合后为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OH  KCl    H2SO4B.H2SO4NaCl    Na2CO3
C.Na2SO4KNO3NaOHD.NaNO3   CuSO4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