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做法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A.不可用甲醛浸泡水产品 B.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档案馆火灾
C.用钢丝球经常擦洗铝锅 D.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学习了CO2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Mg能在CO2中燃烧:2Mg+CO2═2MgO+C,所以镁着火不能来CO2来灭火,但没有找到有关Na能否与CO2反应的介绍.于是同学们展开了钠着火能否用CO2来灭火的探究.
【提出猜想】钠能发生类似于CO2与镁的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集气瓶中继续燃烧.
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
①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也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②Ba(OH)2溶于而BaCO3不溶于水.
③Na2CO3的存在会干扰NaOH的检测.
基于以上资料,同学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Ⅰ.Na2O、C;Ⅱ _________ 、C;Ⅲ.NaOH、C;Ⅳ.Na2O、Na2CO3、C
通过理论分析,猜想 _________ (填序号)肯定错误的,理由是 _________
【验证猜想】
步骤 | 实验操作 | 主要实验现象 | 结论(燃烧产物判断) |
(1) | 将产物溶于适量水中 | 部分溶解,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 | 燃烧产物中肯定有C |
(2) | 取少量(1)所得上层溶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 _________ | 燃烧产物中肯定有Na2CO3 |
(3) | 取少量(2)所得上层清液,加入 _________ 溶液 | 有蓝色沉淀生成 | 燃烧产物中肯定有 _________ |
在步骤(2)中BaCl2溶液为什么要加入至过量?其原因是: _________ .
【结论】猜想 _________ (填序号)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的质量(g) | 2 | 1 | 16 | 16 |
反应后的质量(g) | 17 | m | 6 | 11 |
A.该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X+Y=2Z+W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C.m=2
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_________(填字母标号,下同)做发生装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_________装置.
(3)F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用可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测量时气体应从_________(填“a”或“b”)进入F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反应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B. 反应前后有的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C.图中所示有三种氧化物 D.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均不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面沾有食盐水的钢铁制品露置在空气中更易生锈
B.玻璃钢、钢筋混凝土、塑料都属于复合材料
C.为了产生更多的氢气和氧气,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稀硫酸
D.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可配制防治植物病害的波尔多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硅钢是变压器、充电器中的核心材料,其主要成份是Fe和Si。某学生用硅钢样品做了如下实验:取4.2g硅钢样品,将60g稀硫酸分6次加入样品中(其中稀硫酸与硅及其它杂质不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
稀硫酸的用量 | 剩余固体的质量 |
第一次加入10g | mg |
第二次加入10g | 2.8g |
第三次加入10g | 2.1g |
第四次加入10g | 1.4g |
第五次加入10g | 0.7g |
第六次加入10g | 0.7g |
(1)从以上数据可知,稀硫酸加入第 次充分反应后,铁恰好完全反应。
(2)表格中m= 。
(3)计算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