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问答下列问题:
(1)N点是30℃A物质的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M点的意义:
 

(2)若将一杯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
 
.(写出一种即可)
(3)30℃时,将2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3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后,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5)若要从A中含少量B的混合物中分离出A,则可采用
 
的方法进行;
(6)观察溶解度曲线,思考A物质的溶解性为
 
(填“易溶”或“能溶”或“微溶”或“难溶”).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N点在A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是溶液的不饱和状态.M点是两个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明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又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也可采取升温的方法使C的溶解能力减小而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3)30℃时,把20gA物质加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根据此时的溶解度可求所得溶液的质量及溶质的质量分数;
(4)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比较三种物质在30℃和10℃时的溶解度大小,并结合溶液的状态转化分析解答;
(5)根据A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6)20℃时,A的溶解度大于10g,故A物质的溶解性为可溶.
解答:解:
(1)N点在A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是溶液的不饱和状态,因此N点是30℃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M点是两个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明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又因为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也可采取升温的方法使B的溶解能力减小而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3)30℃时,A的溶解度是30g,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50g水中最多溶解15g,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5g
15g+100g
×100%
=12%;
(4)3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B物质的溶解度是23g,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降低温度至0℃,AB析出溶质,C变为不饱和溶液;观察溶解度曲线可知:0℃时的溶解度大小是C<A<B,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A<B;
(5)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从A中含少量B的混合物中分离出A,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6)20℃时,A的溶解度大于10g,故A物质的溶解性为易溶.
答案:
(1)不饱和  表明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增加溶质
(3)12%
(4)C<A<B
(5)降温结晶
(6)易溶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采取三种方法: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改变温度;改变温度的方法一般为降低温度,但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时,则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下列结构示意图的序号填空:

(1)是稀有气体的是
 

(2)达到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3)属于金属原子的有
 

(4)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
 

(5)属于阳离子的有
 

(6)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化学实验室开放日,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同学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1)如果推测此气体是二氧化碳,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
猜想 实验步骤 现象与结论
此气体可能是CO2
 
 
产生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2)若想制取该气体,采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可选取图1中的
 
(填序号);

(3)图2为某同学设计的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请回答:
①利用该装置制取CO2时,如果要停止产生气体,如何操作呢?
 

②对比你选择的图1中CO2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1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图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
 

(2)t℃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3)如图2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实验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有:
①剧烈反应,有气泡产生;
②镁条逐渐溶解; 
③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物质中的哪一种?
 

(4)产生上述现象③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甲固体和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只答一种).
(2)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通常采用
 
的方法提纯甲.
(3)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甲
 
(填“<”、“=”或“>”)乙.
(4)在t1℃时,配制l00g固体甲的饱和溶液,将此溶液升温至t2℃,此时该溶液中含有溶质甲的质量
 
(填“<”、“=”或“>”)37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中的①、②分别是氯元素、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画出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示意图D中的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写出基本反应类型)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2)硫磺在氧气中燃烧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红磷燃烧
 

(5)加热高锰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对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许多化学反应发生时往往伴随有生成沉淀的现象.请你用化学方程式举一例说明
 

(2)在四种物质:SO2、Al2O3、Fe3O4、CuO中,有一种物质与众不同,该物质是
 
,它与同组其他物质不同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24.5克H2SO4的物质的量是
 
mol,
(2)11克CO2的物质的量是
 
mol,
(3)2.5molNa2CO3的质量是
 
g,
(4)1.5molH2O的质量是
 
g; 
(5)1.806×1023个CO2的质量为
 
g,
(6)9.03×1023个H2SO4的质量为
 
g,
(7)49g硫酸中含有
 
个氧原子,
(8)48g甲烷中含有
 
个氢原子;
(9)某混合物由NaCl、MgCl2、AlCl3组成,已知Na、Mg、Al三元素的质量之比23:16:9,则NaCl、MgCl2和AlCl3物质的量之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