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3?太原)同学们在实验室用5%的H2O2溶液制取氧气并进行氧气性质实验.

溶液配制:用50g30%的H2O2溶液(密度为1.13/cm3)配制5%的H2O2溶液(密度约为1g/cm3).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玻璃棒外,还需用到下列仪器中的
BDE
BDE

A、托盘天平    B、烧杯  C、漏斗    D、量筒    E、胶头滴管
气体制备:用配制好的5%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请你在“A”、“B”两套装置中选择其中一套,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A,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制得较多的气体(或B,装置简单)
A,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制得较多的气体(或B,装置简单)
(合理即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待反应结束后同学们回收了混合物中的MnO2,实验操作为
过滤、洗涤、干燥
过滤、洗涤、干燥

性质实验:小明用收集好的氧气,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把点燃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实验现象是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为使铁丝在氧气中持续燃烧,他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丝状,
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
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
,缓慢插入集气瓶中,观察到持续剧烈燃烧.通过实验得出,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并且可燃物燃烧更剧烈.
分析:溶液配制:根据配制的步骤结合需要的仪器回答:计算、量取、溶解;
气体制备:根据A、B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用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做催化的条件下产生氧气和水,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进行分离;
性质实验: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及铁丝燃烧的注意事项:绕城螺旋状、用火柴引燃等分析.
解答:解:溶液配制:用50g30%的H2O2溶液(密度为1.13/cm3)配制5%的H2O2溶液(密度约为1g/cm3),步骤为;计算、量取、溶解,因此需要的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故除用到玻璃棒外,还需用到下列仪器中的BDE;
气体制备:A装置的长颈漏斗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制得较多的气体(或B装置简单);用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做催化的条件下产生氧气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
 MnO2 
.
 
2H2O+O2↑;因为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故采用过滤、洗涤、干燥进行回收;
性质实验:木炭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为使铁丝在氧气中持续燃烧,他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丝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缓慢插入集气瓶中,观察到持续剧烈燃烧;
故答案为:BDE;A,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制得较多的气体(或B,装置简单);2H2O2
 MnO2 
.
 
2H2O+O2↑;过滤、洗涤、干燥;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配制、气体的制取、混合物的分离及氧气性质的探究,综合性较强,根据氧气相关的性质逐一分析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舟山)同学们在做氧气性质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内,有的现象明显,有的不明显,导致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嘉兴)同学们在做氧气性质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内,有的现象明显,有的却不明显.导致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茂名)同学们在探究物质的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编号 实验内容与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1) 分别向盛有NaOH溶液、KOH溶液的A,B两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 两支试管均有
蓝色
蓝色
沉淀生成
不同的碱溶液都含有
OH-
OH-
(填化学符号)所以不同的碱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稀
硫酸
硫酸
和浓
硫酸
硫酸
于白纸A,B上,片刻.
白纸A没明显现象;白纸B变黑(生成了炭) 同种酸,由于
浓度
浓度
不同,它们性质不完全相同
(3)另一个同学利用铜丝、硫酸铝溶液、硝酸银溶液等三种药品以及试管,完成了一个探究实验.请将相应内容填在下表中.
实验内容与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分别将铜丝浸入盛有硝酸银、硫酸铝溶液的A、B两试管中
分别将铜丝浸入盛有硝酸银、硫酸铝溶液的A、B两试管中
试管A中的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溶液逐渐变蓝色,试管B无明显现象
试管A中的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溶液逐渐变蓝色,试管B无明显现象
金属活动性顺序:Al>Cu>Ag
金属活动性顺序:Al>Cu>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昭通)同学们对化学反应方程式:C+O2
 点燃 
.
 
CO2有下面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