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根据下列A-D的四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中,请写出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集气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为大理石和稀盐酸.指出用该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的一个明显错误是收集方法错误,是否可以用该装置来制取氧气?是(填“是”或“否”)如可以写出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B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由下到上逐渐熄灭.
(3)C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O2(写化学式),由此实验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D实验中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继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
(5)实验改进: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现有一根洁净的铜丝,实验前先将其绕成螺旋状,再经过灼烧处理,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2Cu+O2$\frac{\underline{\;\;△\;\;}}{\;}$2CuO.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图F所示(己略去夹持装置).
①铜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B
A.收集到更多的02    B.加快反应速率      C.没有影响
②与装置A比较,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

分析 (1)根据发生装置选择反应的原理和药品.根据气体密度和溶解性选择发生装置;
(2)根据二氧化碳密度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解答;
(3)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解答;
(4)根据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下化学方程式;
(5)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转化为氧化铜;将铜丝绕成螺旋状,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根据改进后的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 解:(1)仪器①名称为集气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的收集方法错误;该装置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把二氧化碳倒入梯形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由下到上逐渐熄灭;
(3)电解水,正氧负氢,故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化学方程式为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
(5)将铜丝灼烧,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2Cu+O2$\frac{\underline{\;\;△\;\;}}{\;}$2CuO;
①将铜丝绕成螺旋状,增大了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的速率;
②改进后的装置,通过抽动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故答案为:
(1)集气瓶,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收集方法错误,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蜡烛由下到上逐渐熄灭;
(3)O2,氢元素和氧元素;
(4)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
(5)灼烧;2Cu+O2$\frac{\underline{\;\;△\;\;}}{\;}$2CuO;
①B;②可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

点评 本考点属于新信息筛选题,主要考查了通过实验现象分析物质的性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程式的书写,能较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氧化铜粉末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的实验现象是粉末溶解,溶液变成蓝色,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uO+H2SO4═CuSO4+H2O;继续滴加烧碱溶液的实验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化学方程式是2NaOH+CuSO4═Na2SO4+Cu(OH)2↓;再滴加盐酸时的实验现象是沉淀溶解,溶液变成蓝色,化学方程式是Cu(OH)2+2HCl═CuCl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与分子和原子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间没有空隙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微粒
D.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 ②集气瓶;
(2)用A、C组合制取氧气,若只收集一瓶氧气完后的正确操作是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然后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该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4)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若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原因是收集时刻过早(写一点即可).
(5)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且可溶于水的气体;若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NH3),你认为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择的装置是AD(用字母序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轮胎爆炸B.纸张剪成三角形C.蜡烛燃烧D.把石蜡加热熔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小明发现一种淡黄色的粉末可用于杀菌、消毒和漂白,于是想探究该固体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一】
(1)硫单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单质,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2mL水,振荡并观察现象.
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比较以上两方案,你认为最佳方案是方案一,(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理由是(从环保或操作角度分析)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对环境无污染.
【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小明向盛有少量该固体的试管中加入2mL水,立刻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并且验证出该反应同时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通过实验验证,确定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
小明想对生成的气体成分判断,他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CO    猜想②:该气体是O2
你认为上述猜想哪个更合理②(填“①”或“②”),理由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
【查阅资料二】
过氧化钠(Na2O2)在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固体和氧气,在呼吸面具中和潜
水艇里常用此反应作供氧剂.
【交流与讨论】
①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
②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③与我们学过的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的方法比较,在呼吸面具中和潜水艇里常用过氧化钠作供氧剂而不用高锰酸钾作供氧剂的主要原因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回答)不需要加热、装置简单、能将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消耗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从不同的角度对下列盐进行分类:
K2CO3、KCl、BaCl2、BaSO4、K2SO4、BaCO3、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能达到目的是(  )
A.煤炉火上放一盆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用生石灰固体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C.用燃烧的小木条放入集气瓶内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D.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线和棉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金属与金属矿物
右下图是某品牌挂锁构造及各部分制作材料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在该挂锁的制作材料中,生铁属于合金.在铜中熔合一定比例的金属锌就制成合金黄铜,制造过程主要发生(“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用黄铜做锁芯不用纯铜,主要是因为黄铜比铜有如下优越性能(填一条)硬度大,造成二者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组成和结构不同.
(2)生铁容易生锈,原因是铁与水和氧气接触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在该挂锁中,采取得防锈措施是刷漆.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与赤铁矿冶炼金属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在该反应中(填化学式)Fe2O3发生了还原反应.
(4)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Al+3O2=2Al2O3
(5)废旧挂锁不要随意丢弃,应回收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减少环境污染、节约有限金属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