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C.t1℃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可能相等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 解: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少,故B错误;
C、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故C正确;
D、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控制t2℃时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析出晶体的质量可能相等,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某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O2B.COC.CO2D.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组对比实验,请你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分别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发现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则说明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氧气的含量.
(2)①通过如图乙所示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中固体可溶,A中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剂的性质;
②该同学又补充了如图乙中试管C所示实验,他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溶质的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C的名称分液漏斗.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反应结束后,若要过滤分离出二氧化锰,除了玻璃棒外,还需要补充的玻璃仪器是漏斗、烧杯.
(2)实验室可用氯化铵与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应选用的气体发生与收集装置分别是AD(或AF)(填装置序号,下同).
(3)图中的C、D、E三种收集气体的装置,均可用F装置代替.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应从F装置的b(填“a”或“b”,下同)端通入.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可先在F装置中装满水,然后将氧气从F装置的a端通入.
(4)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加热后溶液又变成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加热后溶液又变成紫色的原因H2CO3$\frac{\underline{\;\;△\;\;}}{\;}$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猕猴桃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的精氨酸(化学式是C6H14O2N4)能有效改善人体血液的流动,阻止血栓的形成.下列关于精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精氨酸属于有机物B.精氨酸由26个原子构成
C.精氨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7D.精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陶、铜、铁等材料的生产离不开火,火即所谓的燃烧,其实质是一种(填反应类型)氧化反应;而铜和铁的冶炼,主要是利用(填反应类型)还原反应把铜和铁从其的化合物中转化出来.制陶的原料是黏土,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铝和碳酸钙.当温度达到900℃左右时,二氧化硅分别和氧化镁、氧化铝、碳酸钙发生反应生成硅酸镁、硅酸铝和硅酸钙(CaSiO3).各种物质熔合在一起便成为坚硬的陶.在①黏土,②二氧化硅,③氧化镁,④碳醉钙,⑤氧化铝,⑥硅酸镁,⑦硅酸铝⑧硅酸钙这8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代号,下同)①属于金属化合物的有③⑤,属于盐的有④⑥⑦⑧,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SiO2$\frac{\underline{\;高温\;}}{\;}$CaSiO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已知2A+3B=C+3D,用足量的A和49g B恰好完全反应,其生成57g C和1g D,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某班同学用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甲同学实验操作如图: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红色.
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为无色,于是甲同学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了质疑,并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NaCl和HCl
猜想三:NaCl和NaOH
以上猜想中,你觉得不合理的是猜想三.
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2CO3溶液有气泡产生猜想二成立
【反思交流】
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B(填序号).
A、倒入下水道    B、倒入废液缸    C、带出实验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从KCl、K2SO4、NH4HCO3、NH4Cl中任选两种固体混合即可制到“钾、氮复合肥料”,同学们欲从其中抽取一份作为样品探究其成分.    供选试剂:稀盐酸;稀硫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蒸馏水
(1)【做出猜想】
猜想1:KCl和 NH4HCO3      猜想2:KCl和NH4Cl
猜想3:K2SO4和 NH4HCO3    猜想4:K2SO4和NH4Cl.
(2)【设计方案】若要证明猜想2成立,小明提出先用AgNO3溶液确定是否含有KCl,该方案不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
其理由是因为AgNO3也可与NH4Cl反应生成 AgCl白色沉淀,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Cl;小红提出先确定是否含有NH4HCO3,则应选择的试剂为稀HCl或稀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