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下列图示实验中,漏斗或导管口位置正确的是


  1. A.
  2. B.
  3. C.
  4. D.
CD
分析:A、根据氢气的密度判断;
B、根据过滤实验中的“一贴二低三靠”考虑;
C、从排净试管中的空气考虑;
D、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装置判断.
解答:A、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用图中装置收集氢气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并且去掉橡皮塞,故错误;
B、根据“一贴二低三靠”可知,漏斗的下端紧靠接受的烧杯,故错误;
C、氢气还原氧化剂时,要排净试管内的空气,所以试管要伸到试管的底部,故正确;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漏斗下端要深入液面以下,起到封液作用,故正确.
故选CD.
点评:注意收集气体时,一定要能使装置内的空气排出;掌握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816年,科学家戴维设计出安全矿灯,挽救了成千上万名矿工的生命.其设计的关键,是在火焰的上方放置一个铜丝网,这样矿灯火焰就不会漏出来引爆矿井里的可燃气体了.为理解这一设计,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文字
记录
将金属导管伸入燃着的蜡烛内焰,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也有火焰产生. 将一个铜线圈,罩住蜡烛火焰,空气会流通,但烛火由上而下熄灭了. 将一个铜丝网,平贴在蜡烛火焰上,火焰被“压弯”,但没有熄灭.
实验图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条件是
物质具有可燃性
物质具有可燃性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达到着火点
达到着火点

(2)实验Ⅰ可说明,蜡烛内焰中有
可燃的、能挥发
可燃的、能挥发
的物质存在.
(3)实验Ⅱ中,火焰熄灭的原因是
铜线圈散热,使烛火周围的温度逐渐降低,导致烛芯处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
铜线圈散热,使烛火周围的温度逐渐降低,导致烛芯处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

(4)实验Ⅲ中,火焰无法透过铜网的原因是
火上方铜丝网散热,使烛温度降到烛火中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烛火中的可燃物会透过铜丝网,但无法燃烧
火上方铜丝网散热,使烛温度降到烛火中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烛火中的可燃物会透过铜丝网,但无法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实验灵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影响双氧水分解因素”的实验。请你帮助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倒入适量的6%、15%的双氧水,再加入等量的MnO2,各收集一小试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该操作过程中合理的排列顺序是(选填序号)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待有连续稳定气泡再排水集气

③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小试管注满水   

④旋紧连有导管的单孔胶塞

⑤向大试管内倒入适量双氧水再加入少许MnO2粉末

(2)用试管进行排水法集气时,主要出现了如下图示所示的4种操作,其中合理的是(此小题为不定项选择填空,多选,漏选不给分)                     

A        B        C        D

(3)取a 、b两支试管加入等体积6%的双氧水,再分别加入少许MnO2粉末、CuO粉末,发现a 中比b中产生气泡多且快。随即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悬空伸入试管内,发现a中火星复燃,b中火星仅发亮但不复燃。

由此得出影响双氧水分解的因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16年,科学家戴维设计出安全矿灯,挽救了成千上万名矿工的生命.其设计的关键,是在火焰的上方放置一个铜丝网,这样矿灯火焰就不会漏出来引爆矿井里的可燃气体了.为理解这一设计,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实验Ⅰ实验Ⅱ实验Ⅲ
文字
记录
将金属导管伸入燃着的蜡烛内焰,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将一个铜线圈,罩住蜡烛火焰,空气会流通,但烛火由上而下熄灭了.将一个铜丝网,平贴在蜡烛火焰上,火焰被“压弯”,但没有熄灭.
实验图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实验Ⅰ可说明,蜡烛内焰中有________的物质存在.
(3)实验Ⅱ中,火焰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
(4)实验Ⅲ中,火焰无法透过铜网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1816年,科学家戴维设计出安全矿灯,挽救了成千上万名矿工的生命.其设计的关键,是在火焰的上方放置一个铜丝网,这样矿灯火焰就不会漏出来引爆矿井里的可燃气体了.为理解这一设计,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实验Ⅰ实验Ⅱ实验Ⅲ
文字
记录
将金属导管伸入燃着的蜡烛内焰,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将一个铜线圈,罩住蜡烛火焰,空气会流通,但烛火由上而下熄灭了.将一个铜丝网,平贴在蜡烛火焰上,火焰被“压弯”,但没有熄灭.
实验图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2)实验Ⅰ可说明,蜡烛内焰中有______的物质存在.
(3)实验Ⅱ中,火焰熄灭的原因是______.
(4)实验Ⅲ中,火焰无法透过铜网的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