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长颈漏斗  b锥形瓶.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 (填字母),选择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写出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
(3)若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 填字母 ),但有一点不足之处是试管口没有棉花团,该错误导致的后果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
已知氨气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的小,所以,氨气的收集装置应该选择D(填字母).

分析 (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制取装置的选择方法、反应原理以及氧气的验满方法来分析;
(3)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4)根据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解答 解:(1)a是长颈漏斗,b是锥形瓶;故填:长颈漏斗;锥形瓶;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下制取气体,所以选择装置B来制取;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反之则不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故填:B;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
(3)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答案为:A;试管口没有棉花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氨气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的小,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A;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在完成此类题目时,要熟知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以及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现有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结合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如果选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AE装置(填字母代号);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2)用KClO3制氧气需加MnO2作催化剂.若在KClO3中加少量的KMnO4,也能加快KClO3的分解.用文字说明其原因因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做了氯酸钾的催化剂.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的B,收集装置是可选用的是D.欲检验制得的气体,可将气体通入F,则F中所盛的试剂为澄清的石灰水,气体由a端(a或b)导入.
(4)其中一组的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某一种性质,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将沉在烧杯底部的红色气球中充满空气,蓝色气球中充满二氧化碳,将一瓶的二氧化碳倾到如大烧杯中,发现其中一只气球浮了起来,用手轻轻按压气球,手一松气球又上浮.请分析回答:空气气球浮起来.由此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如果继续向大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另一只气球能出现与前一只气球相同的现象吗?会悬浮,不会漂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已知碘元素符号为I,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结合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1)x的值是53,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C(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制取氧气,
(1)在图中标出仪器A的名称,并将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补充完整
(2)写出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实验开始前,用酒精灯对试管进行预热时,看到的现象是水槽中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预热试管时,试管内试管内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变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产生上述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请按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2)硫在空气中燃烧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4)氢气与氧化铜反应H2+CuO$\frac{\underline{\;\;△\;\;}}{\;}$Cu+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实验(A~F为装置编号)

(1)写出上图D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集气瓶.
(2)用A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E(填装置编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选择下列药品中的ac(填药品序号).
a.稀盐酸    b.粉末状石灰石    c.块状石灰石    d.稀硫酸
通常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O2+Ca(OH)2=CaCO3↓+H2O.
(4)常温下,可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若要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填装置编号,下同).实验室制取氢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E.
(5)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F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a(填序号).
a.将烧杯换成水槽
b.导管伸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
C.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从河中取来水样,观察到水样呈黄色,有异味,浑浊,有固体小颗粒,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①取适量水样,加入明矾,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过滤(填操作名称)
②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该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有ACDF.
A.带铁圈的铁架台B.酒精灯C.漏斗D.玻璃棒E.量筒F.烧杯
③实验过程中发现该操作比预期的时间长得多,可能的原因是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写出一条即可).
(2)为检验该水样是否为硬水,可加入肥皂水,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煮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装置.
【提出问题】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有三种情况:①CO;②CO2;③CO、CO2
【设计方案】实验前后分别对试管和烧杯里的物质进行称量,数据设计如下:
称量对象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M1M2△m1即(M1-M2
烧杯+澄清石灰水M3M4△m2即(M4-M3
(1)若△m2=0,说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则猜想①成立.
(2)若猜想②正确,理论上△m1与△m2的关系是:△m1=△m2(填“>”、“<”或“=”).
【实验并记录】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称量对象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69.89g65.49g△m1
烧杯+澄清石灰水118.9g122.6g△m2
用以上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应该是猜想③成立.
同学们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反应方程式为C+CuO$\frac{\underline{\;高温\;}}{\;}$Cu+CO↑
②原因二: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CO;反应方程式为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
【反思与评价】经查阅资料知道: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CO2气体,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本次实验结果与资料显示不一致.对其可能原因有同学提出下列分析,其中合理的是ABCD.
A.装置漏气      B.生成的CO2部分与过量的C反应生成了CO
C.澄清石灰水吸收CO2效果不好    D.装置内还有CO2气体未被吸收.
【定量分析】6克碳与一定质量的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完全被足量的石灰水吸收,可得到沉淀多少克?100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