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同学们都点过生日蜡烛,蜡烛点燃后,发出明亮的火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下图所示的系列实验。

(1)①如图(1)所示,点燃一支蜡烛,看到的主要现象有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发出黄色火焰 b.熔化的烛液顺着蜡烛流下 c.发光、放热 d.产生淡淡的黑烟 e.火焰分层

②将一根木条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观察到木条表面出现了如图(2)所示的圆弧状黑斑,说明蜡烛火焰的____温度最高。
(2)①如图(3)所示,取一个冷的白瓷片放置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取出观察,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此颗粒是_______

②如图(4)所示,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壁有____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含有水。
(3)如图(5)所示,在火焰正上方罩一个漏斗,用一根燃着的火柴接近漏斗截口处,观察到火柴____,将产生的气体导出并通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实验现象____

(4)根据以上实验及现象判断,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并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

【答案】abcde外焰炭黑小水珠熄灭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水蜡烛+氧气二氧化碳+

【解析】

(1)①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发出黄色火焰,先融化后燃烧,发光、放热,有淡淡的黑烟,火焰分层故填abcde;②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将一根木条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片刻后取出,外焰部分先炭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2)①蜡烛不完全燃烧时其中的一部分碳元素转化为炭黑排放到空气中,且炭黑具有滑腻性,故填炭黑;②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遇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干冷烧杯凝成小水珠,故填小水珠。(3)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使燃着的火柴熄灭故填熄灭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性的固体碳酸钙使液体变浑浊故填浑浊。(4)根据(2)(3)可以判断出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填二氧化碳和水;蜡烛燃烧时,参加反应的是蜡烛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文字表达式写为蜡烛+氧气 二氧化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②表示的是________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混合而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数值是________

②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___相同.

③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___不同.

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填“升高”“降低”“不变”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固体NaOH的混合物,极易与空气中水蒸汽和CO_2反应而变质.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作了如下探究:

(1)猜想:

猜想I:没有变质,“碱石灰”只含有CaO、固体NaOH;

猜想II:已完全变质,“碱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和Na2CO3

则CaO与水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如图所示:

(3)判断:

a.若Ca(OH)2、CaCO3和Na2CO3投入到水中不会放热,则由操作②现象判断:猜想II________(填:成立、不成立)

b.操作④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由操作⑤⑥的现象判断:滤液中含有________(写化学式);由此判断猜想I________(填:成立、不成立).

c.综合a和b的结论,判断该样品变质情况为________

(4)拓展:由上述实验说明,实验室中“碱石灰”应________保存;操作③中玻棒的作用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下列化学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气密性的检查 B. 浓硫酸的稀释

C. 二氧化碳的验满 D. 液体的量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一些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如图1,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若要收集到浓度和纯度较高的氧气,选择的气体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编号).

(3)实验室用图1中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4)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编号).

(5)若选用E装置收集气体,气体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6)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某大理石样品12g于反应容器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产生气体质量随加入盐酸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计算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A. 用装置①制取时,应先装药品,然后再检查装置①的气密性

B. 用装置④收集时,检查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处放置燃着的木条

C. 制取并粗略测定的体积时,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D. 和稀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时,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联系所学的的性质,结合以下短文的相关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年,美国科学家卡尔克里斯特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制取出盐粒大小的氮(化学式为).在制取氮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部分设备.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则它可能会成为火箭和导弹后级的理想燃料.氮是由排列成形的个氮原子结合而成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

比较氮气和氮的异同点:

氮气

不同点

分子构成

________

________

物理性质

________

________

化学性质

________

________

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想象一下在应用领域有哪些用途?(至少写条)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A~ E是初中化学中的五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图A装置中的无色液体可用于检验氧气中含少量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2)图B所示实验是“铁的锈蚀实验”,观察到的现象:银白色铁丝生锈,同时烧杯中的红墨水被吸入导管中。根据此实验的现象,并结合“热胀冷缩”原理,可知在密封体系内,气压变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气压变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①密封体系内气体总量增多; ②密封体系内气体总量减少;

③密封体系内的温度升高; ④密封体系内的温度降低。

(3)图C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_________,下列操作不妥的是_________

①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实验前未夹紧止水夹

③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④红磷足量

(4)图D实验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5)图E所示实验观察到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纸花变为红色,小花变红的原因是___ (用化学符号表达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金属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1为放置在空气中的铁锅其中最容易生锈的部位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2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3

C铝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3在研究金属性质时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将一定量铁粉加入到硫酸锌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然后对滤纸上的物质进行分析和实验。

【提出问题】滤纸上的物质是什么?

【做出猜想】甲认为只有铜;乙认为是铜和铁的混合物;丙认为是铜、铁、锌的混合物。

【交流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丙的猜想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结论】同学们通过实验确定了滤纸上物质的成分请填写下表空白。

实验步骤

现象和结论

有关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滤纸上剩余的物质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钢铁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非常重要的材料。

①工业炼铁的反应过程如图3所示。其中焦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在工业冶炼中要得到224 t理论上需要含Fe2O38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是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