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节假日或双休日,去郊游野炊实为一大快事.然而,在野炊的情趣之中,如果遇到下面一些问题,你是如何怎么处理的?
(1)餐具最好是用:A制的;( 填字母) 
A、金属 B、陶瓷  C、无所谓
(2)在“灶”上悬挂野炊锅时,应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你觉得原因可能是:便于使用外焰加热;
(3)你的菜刀使用后是如何防锈的:洗净擦干.
(4)如果往“灶”里塞满枯枝,会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与氧气充分接触.

分析 (1)从导热性好,不易破碎方面考虑选择材料;
(2)火焰外焰温度最高,用外焰加热;
(3)根据铁锈蚀的因素解答;
(4)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解答.

解答 解:(1)金属既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又具有不易破碎的性质,所以适合野炊餐具用;故答案为:A;
(2)外焰温度最高,适宜加热,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是调节到外焰部位;故答案为:便于使用外焰加热;
(3)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故;故菜刀使用后要洗净擦干,故答案为:洗净擦干;
(4)往“灶”里塞满枯枝,会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与氧气充分接触;故答案为:与氧气充分接触.

点评 野炊餐具最好用金属制的,导热性好并且不易破碎;加热时一般用外焰加热;燃烧时要使可燃物燃烧充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小刚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A物质在温度为t2℃时的溶解度是ag;温度为t1℃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填“相等”、“不相等”或“不能比较”);
(2)固体A中混有少量固体B,若要将他们加以分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3)使A的不饱和溶液(已接近饱和)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降低温度;②增加溶质;③蒸发溶剂.
(4)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我认为如图中A(填字母)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雾霾治理已经成为热点话题,大力开发如图能源不符合治理雾霾要求的是(  )
A.
         水能
B.
      太阳能
C.
     化石能源
D.  
            风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稀释浓硫酸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探究燃烧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
(1)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四.
【实验探究】
(2)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3)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有气泡产生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
(4)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pH试纸浸入溶液中.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BaCl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表中除去物质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氮气氧气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铜网
B氧化钙碳酸钙加水溶解、过滤
C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铜溶液加过量铁粉,过滤
D氯化钠溶液氯化镁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适量稀盐酸至溶液PH=7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化学的学科特征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1)请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Na、K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如图1、如图2),金属Na、K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目相同.
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③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本质原因是都含有氢离子.由此可见,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2)如图3、4是两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请写出图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通过对反应微观过程的分析,写出一条关于该化学变化过程的微观信息在化学变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②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2反应的实质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由此可见:得到同一种物质,运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能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酒精能挥发B.氢气密度小于空气
C.汽油能燃烧D..蔗糖易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6.A、B、C、D、E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相互之间连线表示两者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1)若A是一种红色固体物质,B是胃液的主要成分,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D所属的物质类别是盐.
(2)若A是一种气体氧化物,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只写一个)2NaOH+CO2═Na2CO3+H2O,D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