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 1 滴水中水分子个数:--水分子很小
C.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D. 天然气能被压入钢瓶中--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容易被压缩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向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中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 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金属均有剩余
C. 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D. c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用飞机在空中喷撒X粉末,能快速降低空气中SO2的含量,该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 )
A. H2O B. Na2CO3 C. CaO D. 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图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填序号______;B中每个分子是由______个原子构成的。
写出变化1所表示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变化Ⅲ属于填“化学变化、“物理变化”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用试管加热时试管破裂,其原因可能是
A. 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B. 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
C. 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
D. 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闻气体气味 B.
加热液体
C. 量取液体 D.
滴加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末调研考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
[提出问题] 如何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
(1)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二氧化碳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亚硫酸钙(CaSO3),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二氧化硫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________。
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乙同学和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
实验现象:A______,B________。
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反思与改进]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
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若乙同学的实验能准确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则应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武威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A~F分别是氧气、氢气、氮气、一氧化碳、水、甲烷六种物质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C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则C的化学式为_____。
(2)C与D分别在B中燃烧均能生成F,F在常温下是一种液体化合物,A是一种有毒物质。
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为_____,D为_____,E为_____,F为_____。
(3)根据以上的推断,请写出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与B反应:_____;
D与B反应:_____。
请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侯氏制城法”制得的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取Na2CO3和NaC1的固体混合物35g溶于适量的蒸馏水中,滴入300g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的NaCl溶液383g。求:
(1)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__
(2)原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____________
(3)所加蒸馏水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