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氢原子:2H②3个铝离子:3Al3+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氧气:O2②铜:Cu③碳酸钠:Na2CO3
(3)锶元素(元素符号为Sr)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锶元素属于金属(选择“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38,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选择“失去”或“得到”)电子,生成的锶离子的符号是Sr2+
(4)举重、体操等项目的运动员在比赛前常用白色的“镁粉”搓手,这是因为“镁粉”质轻、吸水性好,可做防滑剂,“镁粉”的有效成份是碱式碳酸镁,它不可燃,300℃即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Mg5(OH)2(CO34$\frac{\underline{\;△\;}}{\;}$5MgO+X+4CO2↑,则X的化学式是H2O.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①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铝离子可表示为:3Al3+
(2)①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O2
②铜的化学式为:Cu;
③碳酸钠是由显+1价的钠元素和显-2价的碳酸根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Na2CO3
(3)锶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为金属元素,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38,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生成的锶离子的符号是:Sr2+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Mg5(OH)2(CO34$\frac{\underline{\;△\;}}{\;}$5MgO+X+4CO2↑,可知:反应物中Mg原子5个、O原子14个、H原子2个、C原子4个;而反应物中Mg原子5个、O原子13个、H原子未知、C原子4个,则可推测:每个X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是H2O;
故答案为:(1)①2H;②3Al3+;(2)①O2;②Cu;③Na2CO3;(3)金属;38;失去;Sr2+;(4)H2O;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试依据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一般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图中硫元素的核电荷数z=16;氯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y=7(填数值),则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氟.
(2)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的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Mg2+,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3)由图可知,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从左至右,核电荷数依次递增.除此规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请列举一条:每一横行电子层数相等或每一纵行电子层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实验室常用如图A或B装置制取气体,回答相关问题:

(1)小明用氯酸钾制取氧气,他应选择A装置(填字母),实验中还需用到的药品是二氧化锰,该药品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2)小红想利用B装置制取O2、CO2、H2等干燥气体,其中能制备的气体是O2和CO2
(3)小红制取气体前,对B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分别加水浸没锥形瓶中长颈漏斗的末端和集气瓶④中导管的末端,然后用热毛巾捂住洗气瓶③,若锥形瓶内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和集气瓶④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4)小红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开始用B装置收集氧气,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长颈漏斗下端没有没入液面以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与收集方法.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选用它们能完成下列实验:

①实验室用A、B发生装置都可以制取的同一气体是氧气,用A装置制取它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
②用B装置还可以制取的另一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收集它的装置为E(填序号,下同),制取这种气体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B装置中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以下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③实验室通常用铜和浓硝酸(常温下为液体)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氮气体,反应原理为:Cu+4HNO3═Cu(NO32+2NO2↑+2H2O,
已知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则制取该气体的发生装置为B,收集装置为E.
考虑到这种气体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联系它的物理性质,我考虑用水(填一种物质)将多余的气体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常温下,如表各组物质中,X既能与Y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
XYZ
CO2Ca(OH)2溶液H2O
COFe2O3C
稀盐酸大理石Na2CO3
O2CH4P
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在化肥尿素CO(NH22中,试计算:
(1)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2:4;
(2)碳、氧、氮、氢四种素质量比:3:4:7:1;
(3)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
(4)计算尿素CO(NH22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46.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托盘天平,使用托盘天平称物品的
正确操作顺序为B.
①调游码  ②放称量纸         ③称量物放左盘
④调零点  ⑤加质量大的砝码   ⑥加质量小的砝码
A.①②③④⑤⑥B.④②③⑤⑥①
C.④⑤⑥①②③D.④①②③⑤⑥
(2)在小烧杯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后,加入铁钉,称量总质量为m1,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为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反应发生了一段时间后,再称量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 m2,则(填“=”“>”“<”,)m1=m2
(3)如图2装置中,称量小烧杯中所有物质的质量m1,然后将小烧杯中的碳酸钠与盐酸完全混合,反应发生了一段时间后,再称量小烧杯及烧瓶内物质的总质量为 m2,则(填“=”“>”“<”,1分)m1>m2,其原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下列实验技能都是你必须具备的,你能做出正确回答吗?
(1)在实验室取用药品时,如果未说明用量,一般按照最少量来取用,即液体一般取1~2mL;,固体一般取刚好盖满试管底部.
(2)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何时开始收集?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
(3)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如何处理?用湿抹布扑盖.
(4)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以防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5)玻璃仪器已洗干净标志是?仪器内壁的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已洗干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长途运输鱼苗时,人们常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CaO2)固体.甲、乙两位同学发现往水中投入过氧化钙时产生气泡.
提出问题:当把过氧化钙投入足量水中时,最终会生成什么物质呢?
进行猜想:甲同学认为生成氧化钙和氧气;乙同学认为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
查阅资料:CaO+H2O=Ca(OH)2
(1)你认为甲、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有氢元素,所以生成物也应该有氢元素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另一个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并填入表中:
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预期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过氧化钙放入试管中,加足量的水,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有氧气生成
②向步骤1得到的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有氢氧化钙生成
写出上述反应的任意一个化学方程式2CaO2+2H2O=2Ca(OH)2+O2↑.
(3)运鱼苗时,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的目的是与水反应产生氧气,供鱼苗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