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金属元素钼(Mo)通常用作合金及不锈钢的添加剂.如图是化工生产中制备金属钼的主要流程图.

(1)步骤①中,灼烧钼矿通常会将矿石粉碎成小颗粒,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提高钼矿利用率.
(2)如果在实验室模拟步骤②,需要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ABC(填字母序号).
A.烧杯      B.玻璃棒      C.漏斗     D.酒精灯
(3)写出步骤⑤的化学方程式:MoO3+3H2$\frac{\underline{\;高温\;}}{\;}$Mo+3H2O.

分析 (1)根据促进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来分析;
(2)分析步骤②为过滤操作;
(3)根据反应的原理来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步骤①中,灼烧钼矿通常会将矿石粉碎成小颗粒,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提高钼矿利用率;故填: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提高钼矿利用率;
(2)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故填:ABC;
(3)步骤⑤是氢气在高温的条件下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同时生成了水;故填:MoO3+3H2 $\frac{\underline{\;高温\;}}{\;}$ Mo+3H2O.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分离和提纯,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明确每一步发生的反应、操作方法是解本题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转换关系图.其中A、B常温下都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X、E都为黑色固体,I为蓝色絮状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CuO;X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2NaOH+CuSO4═Na2SO4+Cu(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对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并读出pH
B.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瓶内已集满氧气
C.向鸡蛋清中滴加几滴浓硝酸,微热,出现黄色
D.将碘水滴加在馒头片上,出现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实验活动开放日,同学们带着对Na2CO3、NaHCO3两种盐的性质的探究课题进入实验室:
【实验一】
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Ⅰ、Ⅱ中均观察到:白色固体逐渐减少,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Na2CO3和NaHCO3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HCO3+HCl═NaCl+H2O+CO2
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Na2CO3的试管变热,盛NaHCO3的试管变冷.
【提出问题】两个实验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Na2CO3和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而NaHCO3和盐酸反应为吸热反应.乙同学认为甲的猜想有不足之处.
【设计实验】乙同学实验步骤如下:
①分别向盛有0.5g Na2CO3固体、0.5g NaHC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mL水(20℃),搅拌,测量温度t1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测量温度t2
③分别加入10mL 密度为1.1g/mL 20%的盐酸(20℃),搅拌,测量温度t3
【实验记录】多次实验后取平均值记录如表:
t1/℃t2/℃t3/℃
Na2CO323.320.023.7
NaHCO318.520.020.8
【分析与结论】
(1)通过步骤①可得出甲同学猜想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固体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2)通过步骤②和③得到的结论是: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反思与评价】
老师指出乙的设计仍存在不足,并补充做如下实验:向盛有10mL水(20℃)的烧杯中加入10mL密度为1.1g/mL20%的盐酸(20℃),搅拌,测得温度为22.2℃.
结合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填序号);
A.盐酸的稀释过程是放热过程
B.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实验Ⅰ和Ⅱ中的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物质的溶解和稀释有关
【实验二】
同学们实验中无意将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发现溶液中无明显现象,遂产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通过以下探究过程证明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1)实验准备
①查阅资料:NaHCO3+NaOH═Na2CO3+H2O
②取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HCO3、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
NaHCO3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
加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无明显变化现象Ⅰ
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变浑浊溶液变浑浊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表中的现象Ⅰ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2)实验过程
【实验1】证明NaOH与NaHCO3反应生成了Na2CO3

同学们选用上表实验中的药品,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先在NaHCO3溶液中加入A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溶液变浑浊,则A溶液是CaCl2
有同学提出这个实验还不足以证明有Na2CO3生成,其理由是CaCl2和NaOH反应生成Ca(OH)2,氢氧化钙是微溶物,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若要证明有Na2CO3生成,需要继续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反应后的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有Na2CO3生成,反之则没有.(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实验2】证明NaOH与NaHCO3反应后NaHCO3不存在
同学们参考上表中的实验,设计了一个实验,虽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可以证明反应发生了,该实验方案是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NaHCO3存在,反之则没有(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3)实验反思
通过实验1和实验2对比,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分别是一是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二是可以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准备食材制作粽子.
(1)下列食材中,富含糖类的是A.
A.糯米         B.蛋黄           C.笋丁           D.瘦肉
(2)为了增加肉粽子的鲜味,可适当加入味精(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NO4Na),味精的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为6~7时鲜味最佳;味精的鲜味还与温度有关,其水溶液经120℃以上长时间加热,不仅鲜味消失,而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焦谷氨酸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
A.谷氨酸钠由19个原子构成
B.谷氨酸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
C.加入味精时,应避免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
D.菜炒熟起锅前放味精比炒菜过程中放味精更有利于健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化学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2016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就业”,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水电解所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C.海水、湖水是混合物,自来水是纯净物
D.蒸馏可使海水转化为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关于反应有下列说法:
①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②b点溶质有3种
③a~b段的溶液为蓝色  
④b~c段的溶液为无色
⑤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⑥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
⑦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⑤⑦B.①③⑤⑦C.②③⑤⑦D.②④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实验开始前要装满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集气瓶中的水
B.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内的液体试剂
C.蒸发时,蒸发皿中的溶液
D.加热时,酒精灯中的酒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