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CuSO4 溶液和FeSO4溶液都含有大量的硫酸根离子;
(2)向FeSO4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硫酸亚铁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亚铁;
(3)向CuSO4 溶液中加入光亮的过量镁条时,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
(4)氢氧化钠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硫酸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硝酸钡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亚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铜.
解答 解:(1)CuSO4 溶液和FeSO4溶液都含有大量的SO42-.
故填:SO42-.
(2)向FeSO4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充分振荡,硫酸亚铁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FeSO4═BaSO4↓+FeCl2.
故填:BaCl2+FeSO4═BaSO4↓+FeCl2.
(3)向CuSO4 溶液中加入光亮的过量镁条,充分反应后,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反应后溶液中“○”代表的离子是镁离子,镁离子可以表示为Mg2+.
故填:产生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Mg2+.
(4)氢氧化钠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硫酸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硝酸钡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亚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铜,因此除上述实验外,在溶液中与FeSO4和CuSO4 均能反应的物质还有氢氧化钠和硝酸钡.
故选:A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②⑤ | B. | ②③⑤ | C. | ④⑤ | D. | ①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某雨水的pH<7,则该雨水一定呈酸性 | |
B. | 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因此过滤后的水一定是软水 | |
C.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 |
D. | 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 |
B. |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 |
C. | 构成固体物质的微粒都是静止不动的 | |
D. | 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氢氧化钠溶液 | |
B. | ![]() 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不断加氯化钡溶液 | |
C. | ![]() 向一定量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水 | |
D. | ![]()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锌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目的 | 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 | 检验某气体为CO2 | 鉴别硫酸钾和硝酸铵两种化肥 | 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
方案一 | 用磁铁吸引 |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看外观 | 加紫色石蕊试液 |
方案二 | 加稀盐酸 | 加澄清石灰水 |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 加入稀盐酸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电解水 2H2O $\frac{\underline{\;通电\;}}{\;}$H2↑+O2↑ 分解反应 | |
B. | 镁在氧气中燃烧:2Mg+O2 $\frac{\underline{\;点燃\;}}{\;}$2MgO 氧化反应 | |
C. | 古代湿法炼铜:2Fe+3CuSO4=Fe2(SO4)3+3Cu 置换反应 | |
D. | 用胃舒平【Al(OH)3】治疗胃酸过多 Al(OH)3+3HCl═AlCl3+3H2O 复分解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事 实 | 解 释 |
A | 端午时节粽飘香 | 分子不断运动 |
B | 酒精溶液是混合物 |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
C | 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 | 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 |
D | 蔗糖水中的蔗糖晶体受热消失 | 蔗糖分子受热分解了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