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实验前后固体的质量变化如下: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2.4g.
(2)求实际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分析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质量可以计算实际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7.0g+1.4g-6.0g=2.4g.
故填:2.4.
(2)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x,
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245                         96
x                          2.4g
$\frac{245}{x}$=$\frac{96}{2.4g}$,
x=6.125g,
实际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frac{6.125g}{7.0g}$×100%=87.5%,
答:实际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87.5%.

点评 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根据如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和硫元素属于同一周期
B.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容易得到两个电子
C.硫离子核内有16个质子
D.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膜分离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二氧化硅能用于制造 CO2分离膜,CO2通过此膜后被氨水吸收(如图1所示),转化为可作化肥的(NH42CO3

(1)请写出图1所示CO2转化为(NH42C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已知水参加了反应):CO2+2NH3+H2O=(NH42CO3
(2)CO2形成的超临界CO2流体可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 C8H8O3)(如图2).
①图2中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图2所示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二氧化碳、无水乙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合理施用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有关化肥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玉米倒伏是因为缺磷B.农作物缺氮会引起叶子发黄
C.观察颜色可区别氯化钾与磷矿粉D.KNO3是一种复合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生活处处有化学.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进入久未开启的枯井或地窖,先做灯火实验
B.铁制品生锈后不要轻易去除,以减缓铁的锈蚀
C.误服硫酸铜等含重金属离子的盐后,立即服用豆浆、牛奶或鸡蛋清缓解造成的中毒,并及时送医
D.室外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及时逃离现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户外活动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假日去郊外野炊.回答下列问题:
(1)野炊所带的下列物品中,由天然纤维制成的是A.
A.纯棉毛巾  B.玻璃杯   C.塑料袋    D.铁锅
(2)野炊食谱如下:馒头、米饭、红烧排骨、清蒸鱼、牛奶,为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你建议食谱中补充B.(填字母序号)
A.红烧牛肉   B.清炒白菜   C.煎鸡蛋   D.水煮豆腐
(3)在做饭的过程中,小林把捡来的树枝架空,使其燃烧更旺,原理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4)回家后,同学们用水冲洗野炊骑过的自行车,请你给他们推荐一种防锈的方法:擦干涂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为某物质甲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中都是氧化物
B.甲的化学式为HO
C.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D.物质的元素组成相同,分子构成可能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D.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中的(  )
A.甲和乙B.甲和丁C.乙和丁D.丙和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