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水平又向更高的领域迈进了一步.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飞船上用到了许多钛合金,钛合金的性质是硬度大(填一点);
(2)飞船中的钛合金中的金属钛(Ti)一般用过量的镁在加热的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金属钛,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2Mg$\frac{\underline{\;高温\;}}{\;}$Ti+2MgCl2
(3)反应前后钛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4价变为0价;
(4)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后,太阳能电池板打开给电池充电,此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全过程是太阳能→电能→化学能(用“→”表示).

分析 根据用途反映了性质、化学式可以求出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具体的变化可以判断物质的能量转化.

解答 解:(1)钛合金用作火箭外壳说明它硬度大、耐高温;故填:硬度大;
(2)镁在加热的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金属钛同时生成氯化镁,故填:TiCl4+2Mg$\frac{\underline{\;高温\;}}{\;}$Ti+2MgCl2
(3)反应前四氯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反应后生成单质,化合价变为0,故填:+4价变为0价;
(4)太阳能电池板打开给电池充电,此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太阳能→电能→化学能,故填:太阳能→电能→化学能.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合价的求法和能量转化等方面的内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化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
(1)在描述水的组成和结构时,可以表述为: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②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聚集而成的;
③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分析上述三句话,其中表示物质宏观组成的是①,表示物质微观结构的是②③.(填序号)
(2)图中甲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乙是钠原子和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图甲的横线上填的是Na,图乙横线上的数字是6.
②根据图乙的信息,写出氧化钠的化学式并标出各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1}{N{a}_{2}}\stackrel{-2}{O}$.
(3)如表所列的是部分元素的有关信息.
元素名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离子符号常见化合价
1H++1
1K++1
2Mg2++2
3Al3++3
6O2--2
7Cl--1
6S2--2
请你对表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元素的化合价与离子所带电荷的关系是数值相等,表示方法不同;
②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最高正价数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个数(或负价数等于8减去最外层电子个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的细铁丝应先打磨掉表面的铁锈,这个变化是物理变化.
(2)集气瓶内为什么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融化的生成物落在瓶底,炸裂集气瓶.点燃火柴后,铁丝插入集气瓶的适宜时刻和方法是待火柴快燃尽时由上往下慢慢的伸入集气瓶中.
(3)观察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是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钢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实验失败的一种可能原因是:铁丝表面的锈未除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3.粗盐中常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和泥沙等杂质,某兴趣小组选用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如图1:

(1)操作X为过滤,操作Y为蒸发.
(2)除去杂质所加入的试剂顺序可以是(填序号)试剂氢氧化钠、试剂①B、试剂②A、试剂③C.
A.碳酸钠      B.氯化钡     C.稀盐酸
(3)写出除杂Ⅲ中主要反应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
(4)NaCl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表
温度/℃0102030405060
溶解度/g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
根据NaCl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表,在图2中绘制NaCl的溶解度曲线.写出横坐标X表示温度,纵坐标Y表示溶解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是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层数相同B.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C.都属于金属元素D.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长颈漏斗,②水槽.
(2)用文字表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小明同学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建议到时再收集;实验结束时小明发现发生装置中的试管破裂了,请分析造成该实验事故的原因可能是:①试管外壁有水,②加热时没有预热等.
(4)小华同学欲用图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则气体应从a(选填“a”或“b”)口进入,并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另一导管口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化学实验中,若需取用7g蒸馏水,下列最合适的仪器是(  )
A.50毫升量筒B.10毫升量筒、滴管C.托盘天平D.5毫升量筒、滴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  )
A.质子数和电子数B.质子数和中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D.核电荷数和电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1)请写出编号为①的仪器的名称试管.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序号).
(3)用装置F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氧气不易溶于水.用D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4)在实验室若用B、F装置制取氧气,选用的试剂是高锰酸钾,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其操作是将装置连接好后,先把导管口伸入盛有水的水槽中,手握试管,观察导管口若有气泡冒出,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加热时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再对药品所在部位加热,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气体.
(5)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加热到发红后,插入到收集的氧气中,”插入“的具体操作是由上而下缓缓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木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6)点燃系在光亮细铁丝下的火柴,待火柴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集气瓶内预先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铁丝燃烧时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