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归纳,其中关系正确的是( )
A. 烧杯和试管都可以直接加热
B. 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C. 木炭、二氧化锰、氯酸钾都是黑色固体
D. 吹灭烛火和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都是隔绝空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12分)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开展O2、CO2的实验室制取和有关性质的研究.
(1)写出A、C装置编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甲同学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在B装置中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观察到试管中紫色石蕊试液 (填现象)。
(3)乙同学要用KMnO4固体来制取O2,应选用图中的 装置(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完成“氧气的制取与性质”的基础实验后,他还想进行蜡烛在不同浓度的氧气中燃烧情况的探究,现要较简便地获得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应选择收集氧气的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现有含1、6kg硫酸铜的工业废液,加入铁粉回收铜,请计算:
(1)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2)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鸡蛋是家庭厨房中常备食物,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鸡蛋壳中的CO32﹣(以CaCO3的形式存在)及CaCO3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探究。
I.定性分析
(实验目的)验证鸡蛋壳中有CO32﹣
(实验方案)
如图1所示:
(实验结论)鸡蛋壳中有CO32﹣
(1)基于上述实验结论,则步骤①中加入的过量稀酸应该是_____(选填“稀盐酸”或“稀硫酸”)。
(2)鸡蛋壳与稀酸反应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是_____(写化学式)。
(3)写出步骤②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Ⅱ.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后,设计了如下方案:
取ag样品,利用CaCO3与稀酸反应产生CO2,通过测定生成CO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碱石灰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浓硫酸能吸收水分,都常用作干燥剂。
(实验过程)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2装置完成了本实验。
(4)实验前,先要在B装置中通入氮气,是为了排尽B装置中的_____。
(5)实验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____(填序号)。
①B→A→C→A
②B→C→A→A
③A→B→C→A
(6)B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仍需再次通入氮气,若不通入氮气,会导致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1g装入大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21.4g固体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9.6g
B. 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8.7g
C. 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14.9g
D. 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石墨﹣作铅笔芯 B. 活性炭﹣用于吸附色素
C. 氧气﹣作燃料 D. 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临清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是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在氧气中硫接触到氧分子的几率大
B. 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 中和反应都有水生成——H+和OH-结合成水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小明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中总结的信息有: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 ②反应条件是点燃 ③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其中正确的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